民國初年的制憲活動與民族事務
[Abstract]: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the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ssued during this period, especially in the discussion and formulation of various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and drafts, there were provisions on ethnic affairs. To a large extent, this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constitutional though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took into account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China and objective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national uni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nation-state. It has had a certain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andling of domestic ethnic affair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ethnic affairs in the constitution-making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
【分類號】:D921;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永;從“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時期從漢族國家到五族共和國家的建國模式轉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李學智;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人數(shù)及變動情況考[J];近代史研究;1998年04期
3 常安;;“五族共和”憲政實踐新論[J];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方慧;;論清末民初憲政中民族觀的變化[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5 方素梅;;從《回部公牘》看民國前期回族的政治參與活動[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6 蘇欽;于家富;;略論民國初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代表參加臨時參議院的幾個問題[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4期
2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3 楊紹濱;北洋政府平政院述論[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4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國文官考試制度平議[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5 操申斌;近代中國大同思想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6 江沛;遲曉靜;;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述評[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7 魯衛(wèi)東;;制度設計與實踐的背離——北洋政府時期文官考試初探[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8 陶季邑;;辛亥革命時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J];安徽史學;2011年04期
9 王尤清;;民國前期南北地緣話語與政治演進[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10 韓基Ym;;北洋時期參戰(zhàn)軍(邊防軍)、西北邊防軍研究[J];安徽史學;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宇和;;山在虛無縹緲間:孫逸仙民生主義倫敦探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劉海峰;;“科舉,非惡制也”——兼談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會元;;孫中山的金融理論與實踐[A];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國錢幣》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4 金濤;唐月慧;;周恩來的人民主權思想與《共同綱領》的制定[A];周恩來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獙W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齊衛(wèi)平;;孫中山向西方尋找真理途程的歷史考察[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6 李一翔;;孫中山的合作思想與國民黨的合作運動[A];近代中國(第十一輯)[C];2001年
7 郭太風;;辛亥革命與民族主義鋒芒的轉向[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8 秦和平;;關于蔣介石與20世紀30年代西南三省禁煙運動關系的認識[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9 梁繼超;肖海鳳;;孫中山在20世紀中國的歷史地位[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章仲華;;試論孫中山先生和平統(tǒng)一的思想和實踐[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邢巍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縣長職能研究(1928-1937)[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延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何建國;領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柳楠;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轉型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盛滿;華僑參政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新生;中學歷史教學中世界意識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春志;民國文官撫恤制度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金林;論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的改造國民性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緒遷;莫理循與中國參加一戰(zhàn)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秦奮;清朝晚期至民國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邵琴芬;論民國時期教會大學的道德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9 高世偉;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10 劉生;民初動蕩政局及其社會文化根源的深層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羽新;蒙藏事務局及其對藏政的管理(上)[J];中國藏學;2003年01期
2 張羽新;蒙藏事務局及其對藏政的管理(下)[J];中國藏學;2003年03期
3 村田雄二郎;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時期的“五族共和”論[J];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4 喻大華;《清室優(yōu)待條件》新論─—兼探溥儀潛往東北的一個原因[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5 王東平;理藩院徠遠清吏司設置年代考[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Z2期
6 韓殿棟;劉永文;陳立波;;民國初期傳媒關于袁世凱對藏政策的報道[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潘先林;;論“五族共和”思想的影響[J];云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8 李龍,,周葉中;憲法學基本范疇簡論[J];中國法學;199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琦;;民國初年政黨政治思潮評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伍立楊;;民國初年的憲政實驗:“豬仔議員”[J];山東人大工作;2010年03期
3 謝山;袁天亮;;民國初年經(jīng)濟立法實踐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朱潔;;民國初年婦女在婚姻家庭中法律地位的變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任云蘭;;改組與經(jīng)營:民國時期的天津救濟院[J];蘭州學刊;2009年08期
6 陳玨;李素萍;;民國初年云南政黨活動失敗原因探析[J];大家;2011年07期
7 楊賀,王乾厚;民國初年資產(chǎn)階級議會政治及其失敗原因透視[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8 林達豐;;民初廟產(chǎn)立法檢討[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9 呂增根;;淺析民國初年的政府會計改革[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張書林;;民國初年的中國政黨政治簡析[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國初年的大眾文化與小知識分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姜平;;辛亥革命后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A];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3 徐有禮;;論民國初年河南“組黨熱”及其影響[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董玉明;;山西省民族事務立法及其完善初探[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聞麗;;懶正與認同——民初政治精英的“政黨”釋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6 別必亮;;民國初年教育改革的歷史窺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郭長海;金菊貞;;南社小說概覽[A];紀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8 胡曉明;;讀經(jīng)的新意義[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9 張志勇;;民國初年中英存藥交涉始末[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10 蘇彥銘;;燕支蘇氏族源及其往臺灣等地的遷徙[A];閩臺譜牒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杜再江;努力——尷尬——突圍[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黃少軍;瀘西民族事務工作穩(wěn)步推進[N];西部時報;2009年
3 周方明 黃忠芝 唐韜;傾情履職盡責 服務跨越發(fā)展[N];四川政協(xié)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喻寧;60年四川民族事務:經(jīng)濟實力成倍增強[N];經(jīng)理日報;2009年
5 劉懷宇;25萬少數(shù)民族同胞在莞居住[N];東莞日報;2010年
6 劉兵;邯鄲市正式成立“民族事務委員會”[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趙建忠;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成效顯著[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8 記者 羅樺琳 通訊員 賴國輝;加強少數(shù)民族優(yōu)化管理提供少數(shù)民族優(yōu)質(zhì)服務[N];廣州日報;2010年
9 周江鴻 向瑛俊;民族事務局:奏響民族團結進步曲[N];團結報;2009年
10 ;省政協(xié)2008-2009年度先進提案承辦單位名單(41個)[N];友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泉;民國初年的制憲與民主轉型[D];上海大學;2005年
2 何王芳;民國時期杭州城市社會生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郭戰(zhàn)濤;民國初年駢體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曾凡貞;新桂系縣政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聞麗;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復旦大學;2006年
7 朱聯(lián)平;晚清、民初及北洋軍閥時期中國政黨監(jiān)督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吳克峰;世界政黨政治發(fā)展中的反對黨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9 許效正;清末民初廟產(chǎn)問題研究(1895-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玲;清末民初行政訴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媛媛;吶喊與彷徨—民國初年知識分子的社會認同與社會抉擇[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振華;民國初年長蘆募捐活動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顧培君;民國初年稅制改革思想述評[D];蘇州大學;2001年
4 王琳;民初社會與教育近代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鄧學文;民國初年法律與革命——以姚榮澤案和宋漢章案為例[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常昕霞;民國初年蔡鍔對云南的治理[D];云南大學;2011年
7 王雷;民國初年前清遺老群體心態(tài)剖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瑞紅;威權政體與民主政治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姜剛;楊增新與新疆回隊[D];蘭州大學;2008年
10 黃澤南;民國初年的監(jiān)察制度述論[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2422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24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