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答復案件救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2:03
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舉報逐漸成為公民助力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完善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舉報人因不滿行政機關對其舉報的答復而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屢見不鮮。隨著此類舉報答復案件數量的日益增長,對其救濟問題的研究也愈發(fā)迫切。由于我國缺乏法律層面的舉報制度設計,“舉報”概念的模糊不清、案件中答復行為與處理行為的混同,直接導致法院在舉報答復案件的救濟問題上產生裁判邏輯的混亂,在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方面留下了隱患。本文以對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為突破口,探究舉報答復案件救濟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明確舉報答復案件的范圍、區(qū)分案件中答復行為和處理行為的前提下,從受案范圍和原告資格兩個方面對不同情形下舉報答復案件中的救濟問題進行類型化分析,探究其救濟問題的審查要點。正文分為四個部分:文章第一部分對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現狀進行分析。以對最高院指導案例77號裁判思路的梳理為突破口,挖掘法院在案件審查對象前后不一致問題上的深層原因,進而引出舉報答復案件在救濟問題上普遍存在著舉報的概念和范圍不明、針對答復行為與處理行為的不同訴訟請求在個案中被混同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文章第二部分研究了舉報答復案件救濟...
【文章來源】:寧波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現狀
1.1 由指導案例77號引發(fā)的思考
1.1.1 案件事實與裁判理由
1.1.2 裁判思路的內在邏輯
1.2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存在的問題
1.2.1 舉報的概念和范圍不明確
1.2.2 個案中具體被訴行為的混同
2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前提
2.1 明確舉報答復的概念和范圍
2.1.1 舉報與投訴
2.1.2 舉報與信訪
2.1.3 行政訴訟中的舉報答復
2.2 界分舉報答復案件中的兩種行為
2.2.1 行政機關對舉報人的答復行為
2.2.2 行政機關對被舉報人的處理行為
3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條件
3.1 被訴行為屬于法院受案范圍
3.1.1 行政法律行為與行政事實行為的界分
3.1.2 行政法律行為的“三要件”
3.2 起訴人具有本案原告資格
3.2.1 原告資格標準的三層涵義
3.2.2 對利害關系的判定
3.2.3 合法權益的范圍
4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類型化分析
4.1 舉報人針對答復行為的起訴
4.1.1 不予受理情形
4.1.2 不作為情形
4.2 舉報人針對處理行為的起訴
4.2.1 自益性舉報情形
4.2.2 公益性舉報情形
4.2.3 公共利益中涉及舉報人自身利益情形
5 結語
參考文獻
在學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行政訴訟中舉報人原告資格的審查路徑——基于指導案例77號的分析[J]. 黃鍇. 政治與法律. 2017(10)
[2]舉報答復行為可訴性的類型分析[J]. 黃澗秋. 法治研究. 2017(04)
[3]行政事實行為的救濟手段[J]. 劉旭璐. 法制與經濟. 2016(01)
[4]行政機關舉報答復行為的性質[J]. 余韜. 人民司法(應用). 2016(01)
[5]論不當行政行為的司法救濟——從我國《行政訴訟法》中的“明顯不當行政行為”談起[J]. 張峰振. 政治與法律. 2016(01)
[6]行政訴訟司法建議制度的功能衍化[J]. 盧超. 法學研究. 2015(03)
[7]關于正確應對職業(yè)價格投訴舉報的思考[J]. 范璞,謝立新,董展平,陳新華. 中國價格監(jiān)管與反壟斷. 2015(04)
[8]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論析[J]. 張煒達,王肖婧.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5(02)
[9]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否定性列舉之反思[J]. 譚煒杰. 行政法學研究. 2015(01)
[10]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中設定排除事項的反思[J]. 方世榮. 法商研究. 2014(06)
碩士論文
[1]質量技術監(jiān)督舉報投訴處理分析[D]. 吳慶豐.上海交通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36122
【文章來源】:寧波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現狀
1.1 由指導案例77號引發(fā)的思考
1.1.1 案件事實與裁判理由
1.1.2 裁判思路的內在邏輯
1.2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存在的問題
1.2.1 舉報的概念和范圍不明確
1.2.2 個案中具體被訴行為的混同
2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前提
2.1 明確舉報答復的概念和范圍
2.1.1 舉報與投訴
2.1.2 舉報與信訪
2.1.3 行政訴訟中的舉報答復
2.2 界分舉報答復案件中的兩種行為
2.2.1 行政機關對舉報人的答復行為
2.2.2 行政機關對被舉報人的處理行為
3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條件
3.1 被訴行為屬于法院受案范圍
3.1.1 行政法律行為與行政事實行為的界分
3.1.2 行政法律行為的“三要件”
3.2 起訴人具有本案原告資格
3.2.1 原告資格標準的三層涵義
3.2.2 對利害關系的判定
3.2.3 合法權益的范圍
4 舉報答復案件救濟的類型化分析
4.1 舉報人針對答復行為的起訴
4.1.1 不予受理情形
4.1.2 不作為情形
4.2 舉報人針對處理行為的起訴
4.2.1 自益性舉報情形
4.2.2 公益性舉報情形
4.2.3 公共利益中涉及舉報人自身利益情形
5 結語
參考文獻
在學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行政訴訟中舉報人原告資格的審查路徑——基于指導案例77號的分析[J]. 黃鍇. 政治與法律. 2017(10)
[2]舉報答復行為可訴性的類型分析[J]. 黃澗秋. 法治研究. 2017(04)
[3]行政事實行為的救濟手段[J]. 劉旭璐. 法制與經濟. 2016(01)
[4]行政機關舉報答復行為的性質[J]. 余韜. 人民司法(應用). 2016(01)
[5]論不當行政行為的司法救濟——從我國《行政訴訟法》中的“明顯不當行政行為”談起[J]. 張峰振. 政治與法律. 2016(01)
[6]行政訴訟司法建議制度的功能衍化[J]. 盧超. 法學研究. 2015(03)
[7]關于正確應對職業(yè)價格投訴舉報的思考[J]. 范璞,謝立新,董展平,陳新華. 中國價格監(jiān)管與反壟斷. 2015(04)
[8]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論析[J]. 張煒達,王肖婧.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5(02)
[9]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否定性列舉之反思[J]. 譚煒杰. 行政法學研究. 2015(01)
[10]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中設定排除事項的反思[J]. 方世榮. 法商研究. 2014(06)
碩士論文
[1]質量技術監(jiān)督舉報投訴處理分析[D]. 吳慶豐.上海交通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361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343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