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訴訟的要件分析——以要件事實理論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1-21 04:31
借助要件事實理論、要件分析方法,對行政公益訴訟進行要件分析,對當前行政公益訴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行政公益訴訟的要件包括訴前檢察建議要件、起訴要件、實體判決要件、訴訟請求成立要件,要件分析主要是解釋要件含義、梳理并分配要件事實的舉證證明責任。在我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以私益保護和救濟為主導的制度設計框架下,解釋行政公益訴訟的核心要件應當考慮公益侵害及公益保護的特殊性。要件事實理論對于行政公益訴訟舉證證明責任分配有著新的啟迪。
【文章來源】:北方法學. 2020,1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要件事實理論、要件分析方法
二、要件事實理論視角下行政公益訴訟實踐的問題
(一)要件意識、要件思維缺失
(二)要件的含義把握不精準
(三)對要件事實舉證證明責任感到迷茫、困惑
三、行政公益訴訟核心要件的初步分析
(一)“要件—效果”整體分析———兼論因果關系要件
(二)公益受侵害要件的含義
1.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是受侵害的客體。
2.公益受侵害是一種結(jié)果而非行為。
3.公益受侵害指存在侵害,而且仍然存在。
4.公益侵害往往具有復合型、多重性。
(三)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要件的含義
1.無論違法作為還是不作為都應當與公益侵害結(jié)果及行為有關,而且應當與仍存在的公益侵害直接關聯(lián)。
2.違法作為或不作為應當是具有可訴性的履職行為,但對行為職權、職責的解釋及可訴性的判斷應考慮公益侵害和公益保護的特殊性。
3.行政機關不作為應從作為義務、作為的現(xiàn)實可能、不履行作為義務等三個構(gòu)成要素,結(jié)合公益侵害和公益保護特殊性進行判斷。
(四)舉證證明責任問題
1.從主觀舉證證明責任與客觀舉證證明責任的區(qū)分考量。
2.根據(jù)起訴要件、實體判決要件、訴訟請求成立要件的性質(zhì)差異考量。
3.從規(guī)范說、法律事實分類說等客觀舉證證明責任理論考量。
結(jié)語
本文編號:2990462
【文章來源】:北方法學. 2020,1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要件事實理論、要件分析方法
二、要件事實理論視角下行政公益訴訟實踐的問題
(一)要件意識、要件思維缺失
(二)要件的含義把握不精準
(三)對要件事實舉證證明責任感到迷茫、困惑
三、行政公益訴訟核心要件的初步分析
(一)“要件—效果”整體分析———兼論因果關系要件
(二)公益受侵害要件的含義
1.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是受侵害的客體。
2.公益受侵害是一種結(jié)果而非行為。
3.公益受侵害指存在侵害,而且仍然存在。
4.公益侵害往往具有復合型、多重性。
(三)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要件的含義
1.無論違法作為還是不作為都應當與公益侵害結(jié)果及行為有關,而且應當與仍存在的公益侵害直接關聯(lián)。
2.違法作為或不作為應當是具有可訴性的履職行為,但對行為職權、職責的解釋及可訴性的判斷應考慮公益侵害和公益保護的特殊性。
3.行政機關不作為應從作為義務、作為的現(xiàn)實可能、不履行作為義務等三個構(gòu)成要素,結(jié)合公益侵害和公益保護特殊性進行判斷。
(四)舉證證明責任問題
1.從主觀舉證證明責任與客觀舉證證明責任的區(qū)分考量。
2.根據(jù)起訴要件、實體判決要件、訴訟請求成立要件的性質(zhì)差異考量。
3.從規(guī)范說、法律事實分類說等客觀舉證證明責任理論考量。
結(jié)語
本文編號:29904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99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