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政判決中主要爭議事實的預決力
本文選題:既判力 + 爭點效; 參考:《政治與法律》2013年10期
【摘要】:行政判決中的主要爭議事實在后訴中具有預決力,預決力不屬于既判力,與既判力平行,但是效力程度不及既判力;主要爭議事實的預決力也不同于爭點效、司法認知和事實推論;在后訴中預決力須由當事人主張,并且在對方當事人提出明確的反駁證據(jù)時,該主要事實的預決力將會被抵消,法院需對其重新進行認定;主要爭議事實使用的條件是其須經(jīng)過充分的程序保障,且必須是"主要"爭議事實,前后兩訴所論該事實須為"同一";行政裁判中主要爭議事實預決力適用主體包括同一被訴行政行為中的其他相對人。
[Abstract]:The main disputed fa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have the force of determination in the post suit. The force of the preliminary decision is not res judicata and parallel to the res judicata, but the degree of validity is not as good as that of the res judicata, and the force of the main disputed fac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oint of contention. Judicial notice and factual inference: in the latter case, the pre-determination force must be claimed by the party concerned, and when the other party puts forward the clear rebuttal evidence, the preliminary force of the main fact will be cancelled out, and the court should reconfirm it; The use of the principal disputed facts is subject to adequate procedural safeguards and must be "primary" disputed facts, This fact must be "the same", and the main subj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disputed fa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includes the other relative parties in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act.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分類號】:D92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葉自強;司法認知論[J];法學研究;1996年04期
2 林莉紅;;論行政訴訟中的協(xié)調——兼評訴訟調解[J];法學論壇;2010年05期
3 翁曉斌;;論已決事實的預決效力[J];中國法學;2006年04期
4 江偉;常廷彬;;論已確認事實的預決力[J];中國法學;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黎,徐海龍;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理性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許青松;論刑事訴訟中證人不出庭作證[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楊錦炎;;論訴訟證明對象——以法律方法論為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解慶利;王波峰;段曉博;;論刑事既判事實的預決力[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徐鵬;;外國法查明:規(guī)則借鑒中的思考——以德國外國法查明制度為參照[J];比較法研究;2007年02期
6 程春華;;論法官的自由心證與法官對證據(jù)自由裁量——以民事訴訟為考察范圍[J];比較法研究;2009年01期
7 郭亞紅;董四化;;自認中的意思表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崔起凡;;國際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不利推定[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9 王超;刑事證人的反思與重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王娣;孫凌岳;;論債務人異議之訴[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輝;鄭在義;;民事檢察中的若干證據(jù)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張保生;王進喜;吳洪淇;;中國證據(jù)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甄靈宇;;默示自認問題研究[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武樹辰;;無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懸賞征集使用公開證據(jù)的思考[A];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產(chǎn)權戰(zhàn)略,,加快提升專利代理服務能力-2011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第二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林世雄;常新征;;“確實、充分”標準與公訴證據(jù)體系要求[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宋強;;中外書證范圍之比較[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1輯)[C];2006年
7 林武坤;;淺析我國文物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A];當代法學論壇(2010年第4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阮友利;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趙承壽;論司法裁判中的事實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譚志君;證據(jù)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李玉華;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鄭未媚;自由心證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侍東波;程序參與及其保障[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俞亮;證據(jù)相關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吳俐;群體訴訟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李軍;民事訴訟的書證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琨;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龍中華;自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琳;我國民事訴訟司法認知制度之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沈寶琴;預決事實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賈立麗;我國刑事訴訟“情況說明”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周偉;審判委員會議案機制中證據(jù)規(guī)則的適用[D];湘潭大學;2010年
7 朱曉云;論我國民事證據(jù)失權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8 鄧彬;農(nóng)村基層法庭民事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孫德軍;論我國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的理性構建[D];蘇州大學;2010年
10 臧柯;試論行政訴訟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及其在我國的適用[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許少波;;論民事裁定的既判力[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馬懷德,張紅;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的交織與處理[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3 葉自強;司法認知論[J];法學研究;1996年04期
4 翁曉斌;職權探知主義轉向辯論主義的思考[J];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5 何良彬;論判決理由[J];人民司法;1999年12期
6 翁曉斌;;論已決事實的預決效力[J];中國法學;2006年04期
7 邵明;訴訟中的免證事實[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顧登來;論“預決的事實”在后案審理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彬;鄧海娟;;行政判決種類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楊丹;王健;;淺談我國行政判決的種類[J];滄桑;2010年08期
3 潘昌鋒;試論我國行政判決形式的局限性及其完善[J];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03期
4 吳斌;改革法院行政判決形式之我見[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5 張忠斌,劉曙軍;現(xiàn)行行政判決形式的不足與完善[J];人民司法;1999年07期
6 李金勇;呂成;;論行政判決的既判力——兼與民事判決既判力比較[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鄧輝輝;;行政判決與民事判決既判力客觀范圍之比較[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8 趙元成;;行政訴訟撤銷判決適用問題研究[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9 鄧輝輝;;行政判決與民事判決既判力根據(jù)之比較[J];河北法學;2007年09期
10 宋爐安;;略論行政判決的執(zhí)行主體[J];法學雜志;199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亞強;;試論行政判決既判力及其司法實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陰法皓;;淺議民事行政訴訟中行使檢察權面臨的問題及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3 楊凱;;論公共關系與現(xiàn)代行政審判權的良性運行[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袁俊;;關于對保險業(yè)不正當競爭行為管轄權的思考[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tǒng)獲獎論文匯編[C];2004年
5 趙正群;;中國的行政判例與行政法治的發(fā)展[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何海波;;晨光初現(xiàn)的正當程序原則[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葉必豐;;具體行政行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開[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劉輝;;略論民行檢察監(jiān)督職能與職權配置[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陳祖德;張愷;尹暢;;關于修改完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結構內容的理性思考[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10 李琦;郭振忠;;作為法律行為的判決——判決的法理學分析之一[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戴宏;奪“羊”之戰(zhàn)再起硝煙[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2 普魯加甫;從一起案件看舉證重要性[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9年
3 記者 衣朋華 北京;九鹿王商標保衛(wèi)戰(zhàn)獲得勝利[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9年
4 記者 劉德華;民行抗訴七成獲改判[N];檢察日報;2008年
5 徐正龍;行政判決制度的重構[N];人民法院報;2005年
6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薛剛凌;重構行政判決制度[N];法制日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王歡;行政判決執(zhí)行咋這么難[N];四川日報;2006年
8 蔡小雪;行政復議決定與行政判決結果的關系[N];人民法院報;2001年
9 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官 蔡小雪;行政判決書的說理[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賈亞強 姚軍強;民行交叉案件中行政判決對民事訴訟的效力[N];人民法院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旭勇;行政判決的分析與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鄧剛宏;行政訴判關系的邏輯及其制度建構[D];武漢大學;2009年
3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靜;我國行政判決類型的分析和重構[D];山東大學;2010年
2 王靜;我國行政判決執(zhí)行難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李杰;我國行政判決服判息訴的分析與思考[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年
4 羅宏建;論我國行政訴訟判決形式及其完善[D];北京大學;2007年
5 李小霞;行政判決既判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劉婷婷;行政訴訟中間判決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偉;論行政判決書說理[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洋;行政訴訟判決具體適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唐一哲;行政訴訟判決類型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薛俊強;行政撤銷判決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518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85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