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與“差異”之間: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客觀化初探
本文關鍵詞:“相同”與“差異”之間: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客觀化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證明標準 客觀化 自由心證 經(jīng)驗法則
【摘要】:證明標準的客觀化本質(zhì)上是自由心證客觀化的內(nèi)在要求,如何通過"證明標準"的客觀性實現(xiàn)對法官的自由心證進行客觀化,是保證事實認定客觀化的重要途徑。證明標準的客觀化可以弱化法院不應有的職權,充實當事人行使程序的自主權,擴大當事人對事實認定的參與作用,從而克服和避免法官對事實認定的主觀化傾向。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后流動站;
【關鍵詞】: 證明標準 客觀化 自由心證 經(jīng)驗法則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協(xié)同主義訴訟模式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08BFX05) 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培育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0020)
【分類號】:D925.1
【正文快照】: 證明標準是我國證據(jù)規(guī)則基本體系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民事證據(jù)規(guī)則是各國審判經(jīng)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對符合審判規(guī)律的規(guī)則進行提煉、升華和系統(tǒng)化的結果,是經(jīng)過多年反復實踐的規(guī)則體系,體現(xiàn)了科學的法律思維方式。民事訴訟證明標準與事實認定過程中的法官心證問題緊密相連,它實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亞明;;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糾紛解決機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2 周菁;王超;;我國法官在刑事證據(jù)法中的訴訟角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侯思賢;;看法律如何不能自為而自足——讀劉燕著《會計法》有感[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4 黃忠;;現(xiàn)代合同拘束力正當化理論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5 周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下的環(huán)境法理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楊錦炎;;論訴訟證明對象——以法律方法論為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姚龍兵,馬青連;對當代中國調(diào)解存因的經(jīng)濟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張剛;王成軍;;關于構建和完善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法律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宋怡林;法經(jīng)濟學的效益目標[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10 蘇力;;基層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輝;鄭在義;;民事檢察中的若干證據(jù)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劉明輝;;開發(f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徑[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4 甘培忠;吳元元;;轉(zhuǎn)型中國語境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內(nèi)涵探究[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宋杰;;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關于條約解釋規(guī)則的再認識[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6 阮麗娟;;環(huán)境侵權責任的合理性解讀[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7 曹曉如;;論稅法解釋的目標與原則[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葉姍;;購買性財政支出行為之可訴性援證[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肖剛;;我國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運行失范之反思與重構[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單云娟;周立;;能動司法背景下的民商事案件爭點整理技術方法分析——以保障審判權有效運行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沈強;TRIPS協(xié)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高田甜;WTO爭端解決機制證明負擔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6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8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丁玉海;法經(jīng)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暮;醫(yī)療糾紛中的侵權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慧娜;司法的“地方化”與“中央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詩詩;董事信義義務的法律經(jīng)濟學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曹麟蔚;勞動爭議證明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琨;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龍中華;自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狄青;公司法領域的證明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沈?qū)毲?預決事實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談中正;能源貿(mào)易安全的規(guī)則路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昊;也論刑事證明標準的確立[J];法學評論;2001年05期
2 史立梅,汪海燕;從理想的絕對走向現(xiàn)實的相對——走出刑事證明標準的事實烏托邦[J];法學;2001年11期
3 宋世杰,彭海青;刑事訴訟的雙重證明標準[J];法學研究;2001年01期
4 黃達亮;我國刑事證明標準之不足[J];人民檢察;2001年03期
5 李學寬 ,汪海燕 ,張小玲 ;論刑事證明標準及其層次性[J];中國法學;2001年05期
6 彭海青;論美國證據(jù)法上司法審查中的證明標準——兼論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之革新[J];當代法學;2001年10期
7 陳剛;證明標準的意義和實踐[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1年07期
8 姜琳煒;從借貸糾紛中看優(yōu)勢證據(jù)證明標準[J];律師世界;2001年06期
9 劉樹選,王雄飛;論刑事證明標準及其對公訴工作之意義[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趙元英,張軍輝,杜勇;論刑事證明標準的完善[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恒揚;;論公訴證明標準的修正及其內(nèi)涵[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齊彬利;;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標準[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3 聶玉娟;;淺析環(huán)境侵權訴訟證明標準[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圣揚;;論證據(jù)立法中的證明標準[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5 卜貴榮;;論審查逮捕條件的證明標準[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6 卜貴榮;;論審查逮捕條件的證明標準[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7 任才義;;淺談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許永杰;賀寶健;;舉證責任的分配與證明標準的衡量[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9 陳惠;;行政訴訟合法性審查中的有限與能動——以證據(jù)證明標準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張志鴻;;淺議火因證明標準的層次性[A];2002年湖北省火災事故調(diào)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光中;構建層次性的刑事證明標準[N];檢察日報;2002年
2 杜良群;公訴證明標準:兼顧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雙重需要[N];檢察日報;2003年
3 顧永忠邋左寧;證明標準、起訴與不起訴標準的邏輯解讀[N];檢察日報;2008年
4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鄭圣果;盡快確立量刑證據(jù)的證明標準[N];檢察日報;2011年
5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錯案研究中心 周遵友 王怡辰;德國沃爾茨案證據(jù)認定過程及證明標準[N];人民法院報;2013年
6 楊潔;如何適用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N];江蘇法制報;2013年
7 吳宏耀(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刑事證明標準的基點:程序正義抑或?qū)嶓w正義[N];法制日報;2001年
8 李忠誠;證明標準對引導偵查取證意義重大[N];檢察日報;2005年
9 陸燕;論民事與刑事證明標準的相異之處[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10 包永明;盜竊險糾紛中可弱化證明標準[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志遠;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李玉華;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邱福軍;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彬;論我國刑事證明標準[D];山東大學;2008年
2 黃惠繪;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何妮;論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的適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郭向軍;論我國公訴證明標準[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5 唐慶華;論刑事證明標準[D];蘭州大學;2009年
6 付偉國;論刑事證明標準[D];河北大學;2007年
7 林際平;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燕同芳;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趙建華;民事訴訟中證明標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鐘時洪;職務犯罪證明標準問題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328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13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