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的確定標準
本文關鍵詞:違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的確定標準
更多相關文章: 可得利益 可預見性 確定性 具體計算 抽象計算
【摘要】:我國《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違約責任中可得利益的賠償額度以"預見或應當預見"為界限,但是司法裁判中經常援用"確定性規(guī)則"對可得利益損失賠償不予支持。"可預見性規(guī)則"是在因果關系之外的附加要件,其目的是為了限制可得利益損失賠償,避免違約方承擔過分的賠償責任,而"確定性"則是訴訟中判斷是否存在可得利益時的證明標準問題。英美法及大陸法在可得利益證明標準方面現(xiàn)階段通常采"極大可能性"理論。"可預見性"和"極大可能性"涉及的是可得利益的不同方面,二者同時滿足才能使違約可得利益損失得到賠償。另外,在確定可得利益的數額時可以選擇具體計算方法或抽象計算方法,抽象計算方法一般僅適用于商業(yè)領域。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政法學院;
【關鍵詞】: 可得利益 可預見性 確定性 具體計算 抽象計算
【分類號】:D923.6
【正文快照】: 郝麗燕,濟南大學政法學院講師。一引言可得利益(lucrum cessans)損失賠償制度肇始于羅馬古典法時期,〔1〕普通法時期的可得利益損害賠償在莫姆森(Friedrich Mommsen)〔2〕和科恩菲爾德(Richard Cohnfeldt)〔3〕的研究之后便塵埃落定,F(xiàn)代損害賠償法的基本理念首先是填補損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葉金強;;可預見性之判斷標準的具體化——《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但書之解釋路徑[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2 劉承韙;;違約可得利益損失的確定規(guī)則[J];法學研究;2013年02期
3 吳行政;;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賠償規(guī)則的反思與重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3條適用的實證考察出發(fā)[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4 解亙;;我國合同拘束力理論的重構[J];法學研究;2011年02期
5 閆仁河;高亞春;;美國的違約可得利益證明規(guī)則及啟示[J];理論探索;2010年04期
6 范在峰,張斌;兩大法系違約損害賠償可預見性規(guī)則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3期
7 葉金強;;違約損害賠償中的可預見性規(guī)則——英美法的理論與實踐[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靚宇;;論違約金的調整——以違約金的性質和機能為出發(fā)點[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2 程彤彤;;合同法可預見性規(guī)則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年10期
3 劉洋;;預付式消費服務合同中拒絕受領的法律效果——“孫寶靜訴上海一定得美容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評釋[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16年01期
4 郝麗燕;;違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的確定標準[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6年02期
5 劉洋;;論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的給付義務及其與第三人侵權之關系——陳書豪與南京武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南京青和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評釋[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年04期
6 張家勇;;論統(tǒng)一民事責任制度的建構——基于責任融合的“后果模式”[J];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08期
7 湯文平;;我國當前民法發(fā)展戰(zhàn)略探索——法學實證主義的當代使命[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5年04期
8 于韞珩;;違約責任中的信賴利益賠償[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5年03期
9 張常明;;試論“醫(yī)療意外”的認定與賠償[J];臨床誤診誤治;2015年05期
10 王建東;楊國鋒;;預期利益賠償:建設工程承包人合理利潤索賠研究[J];浙江學刊;2015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解亙;;日本契約拘束力理論的嬗變——從債權·債務構成走向契約構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周江洪;;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合同解除[J];法學研究;2010年01期
3 閆仁河;;違約可得利益賠償的證明標準之完善——兼論可得利益認定的自由心證制度[J];學術交流;2009年04期
4 張顯偉;;民事訴訟證明標準層次化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5 閆仁河;;違約可得利益賠償證據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9年01期
6 葉金強;;相當因果關系理論的展開[J];中國法學;2008年01期
7 王洪亮;;我國給付不能制度體系之考察[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盧諶;杜景林;;論債權總則給付障礙法的體系進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佛山市順德區(qū)太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廣東中鼎集團有限公司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5年12期
10 崔建遠;合同解除的疑問與釋答[J];法學;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維岳;;值得關注的“可得利益”[J];招商周刊;2007年26期
2 閆仁河;;論違約可得利益賠償的依據[J];蘭州學刊;2008年04期
3 閆仁河;;論違約可得利益的賠償規(guī)則[J];社會科學家;2008年05期
4 閆仁河;;違約可得利益之比較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9年02期
5 張穎;;論可得利益損失的認定[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10年01期
6 閆仁河;高亞春;;違約可得利益賠償之立法及其闡釋[J];法學雜志;2011年11期
7 李海成;;論可得利益損失的認定與計算[J];法制與社會;2011年34期
8 王東楠;;略論可得利益問題[J];才智;2013年31期
9 浦禮俊;可得利益的法律保護[J];人民司法;2000年07期
10 張淑芳;怎樣計算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J];河南農業(yè);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宗勝;;從一起案件看可得利益的計算與保護[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2 柯和貴;;可得利益損失類型認定標準[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楊建生;;違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的實務研究[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4 吳行政;;可預見性與確定性: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賠償的規(guī)則選擇——兼談《合同法》第113條在司法適用中的尷尬[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5 李濱;;房地產合作開發(fā)合同中可得利益損失賠償認定的粗淺看法[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立鋒邋聞銳;定作方擅自中止合同 承攬方獲賠可得利益[N];人民法院報;2008年
2 朱俊杰;發(fā)包方違約,承包方能否要求賠償可得利益損失[N];檢察日報;2004年
3 華濤 張潔;論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N];江蘇經濟報;2001年
4 蔣冬英 朱益虎;從本案看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N];江蘇經濟報;2005年
5 馮建平;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江蘇聯(lián)動律師事務所 聶朝暉;合同一方違約后守約方可得利益如何確定[N];江蘇法制報;2008年
7 王劍飛 朱上江;議可得利益損失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N];江蘇法制報;2009年
8 林镥!♂B煜超 顧春泉;違約解除后 可得利益是否需要賠償[N];建筑時報;2010年
9 記者 張析云;開發(fā)商未如期辦產權證 買房者能否要求租金賠償[N];長春日報;2005年
10 陳寶琨 劉英 郭英霞;27戶農民為“可得利益”討了四年[N];檢察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元豐;論合同法上可得利益損失之賠償[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2 楊萌萌;違約可得利益的認定和計算[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3 金寅;侵權法上可得利益賠償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4 李雙江;違約之可得利益賠償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徐建剛;違約中可得利益之計算[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6 魯榮杰;違約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規(guī)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7 蔡一博;違約責任中可得利益賠償[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8 郭晶;違約可得利益損害賠償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9 章喻婕;違約可得利益賠償問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10 張笑凡;我國違約可得利益賠償制度缺陷及完善措施[D];山東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7543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75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