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治理中個人信息的權益解析和權利保護
發(fā)布時間:2020-12-30 12:43
揭示智慧城市治理中個人信息安全所面臨的風險及其成因、對策,為智慧城市中的公民權利保護提供重要支撐。個人信息目前屬于法定權益,可識別性是其核心要素。保護人格尊嚴、追求正義是保護個人信息的價值基礎。適應智慧城市的發(fā)展,我國亟需加強立法保障、完善智慧城市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構建涉及多元主體權責分配的協(xié)調機制、以技術完善城市的智慧大腦、提高信息安全應急響應能力、暢通個人信息受害者的維權途徑。
【文章來源】:南京社會科學.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智慧城市治理中個人信息安全面臨的巨大風險
二、個人信息的權益解析和權利構成
(一)個人信息的概念解析
(二)個人信息保護的價值基礎
1.個人角度:保護人格尊嚴。
2.社會角度:維護社會正義。
(三)個人信息的“權益”與“權利”之辨
(四)個人信息的權利譜系
三、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現(xiàn)狀
(二)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存在的問題
四、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個人信息保護路徑
(一)加強立法保障
(二)完善智慧城市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1.應該建立全國聯(lián)動的個人信息管理體制。
2.要明確智慧城市的個人信息安全標準。
3.要明確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標準。
4.建立個人信息使用登記制度,確定公共使用與商業(yè)使用的界限。
(三)構建涉及多元主體權責分配的協(xié)調機制
(四)通過技術完善城市的智慧大腦
(五)提高信息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
(六)暢通個人信息受害者的維權途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個人信息面臨的新風險與制度應對[J]. 王德夫.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信息生態(tài)視角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 毛子駿,黃膺旭,徐曉林. 中國行政管理. 2019(09)
[3]《網(wǎng)絡安全法》實施一周年配套立法的回顧與展望[J]. 劉金瑞. 中國信息安全. 2018(07)
[4]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體系研究[J]. 張大江,畢曉宇,呂欣,韓曉露. 信息安全研究. 2017(08)
[5]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風險及保障機制研究[J]. 張新剛,于波,王保平,田燕. 網(wǎng)絡空間安全. 2016(Z1)
[6]價值維度中的個人信息權屬模式考察——以利益屬性分析切入[J]. 楊惟欽. 法學評論. 2016(04)
[7]論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以個人信息權與隱私權的界分為中心[J]. 王利明. 現(xiàn)代法學. 2013(04)
[8]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J]. 石佳友.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9]論個人信息權在人格權法中的地位[J]. 王利明.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10]個人信息的財產(chǎn)權保護[J]. 劉德良. 法學研究. 2007(03)
博士論文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立法研究[D]. 黃志榮.中共中央黨校 2017
[2]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個人信息民法保護[D]. 任龍龍.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2017
[3]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研究[D]. 楊詠婕.吉林大學 2013
[4]憲法視野中的個人信息保護[D]. 姚岳絨.華東政法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47663
【文章來源】:南京社會科學.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智慧城市治理中個人信息安全面臨的巨大風險
二、個人信息的權益解析和權利構成
(一)個人信息的概念解析
(二)個人信息保護的價值基礎
1.個人角度:保護人格尊嚴。
2.社會角度:維護社會正義。
(三)個人信息的“權益”與“權利”之辨
(四)個人信息的權利譜系
三、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現(xiàn)狀
(二)智慧城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存在的問題
四、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個人信息保護路徑
(一)加強立法保障
(二)完善智慧城市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1.應該建立全國聯(lián)動的個人信息管理體制。
2.要明確智慧城市的個人信息安全標準。
3.要明確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標準。
4.建立個人信息使用登記制度,確定公共使用與商業(yè)使用的界限。
(三)構建涉及多元主體權責分配的協(xié)調機制
(四)通過技術完善城市的智慧大腦
(五)提高信息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
(六)暢通個人信息受害者的維權途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個人信息面臨的新風險與制度應對[J]. 王德夫.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信息生態(tài)視角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 毛子駿,黃膺旭,徐曉林. 中國行政管理. 2019(09)
[3]《網(wǎng)絡安全法》實施一周年配套立法的回顧與展望[J]. 劉金瑞. 中國信息安全. 2018(07)
[4]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體系研究[J]. 張大江,畢曉宇,呂欣,韓曉露. 信息安全研究. 2017(08)
[5]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風險及保障機制研究[J]. 張新剛,于波,王保平,田燕. 網(wǎng)絡空間安全. 2016(Z1)
[6]價值維度中的個人信息權屬模式考察——以利益屬性分析切入[J]. 楊惟欽. 法學評論. 2016(04)
[7]論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以個人信息權與隱私權的界分為中心[J]. 王利明. 現(xiàn)代法學. 2013(04)
[8]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J]. 石佳友.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9]論個人信息權在人格權法中的地位[J]. 王利明.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10]個人信息的財產(chǎn)權保護[J]. 劉德良. 法學研究. 2007(03)
博士論文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立法研究[D]. 黃志榮.中共中央黨校 2017
[2]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個人信息民法保護[D]. 任龍龍.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2017
[3]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研究[D]. 楊詠婕.吉林大學 2013
[4]憲法視野中的個人信息保護[D]. 姚岳絨.華東政法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476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94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