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民法論文 >

論民法中身份的擴張

發(fā)布時間:2018-11-06 19:49
【摘要】: 作為法學意義的身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三大身份即市民—非市民、自由人—奴隸、家父—家子。然而隨著亨利·梅因的“從身份到契約”的論斷的提出以及德國民法的后續(xù)影響,身份被限制在親屬家庭法領域,自此,身份鮮為學者們問津。隨著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深刻變化,及法學界對梅因論斷的質疑和反思,在學界掀起了一股“從契約到身份”的浪潮,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新身份,對于此類新身份的存在及其作用,學者們莫衷一是。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展開討論。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 引言部分闡述了寫作的緣起,并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圍。 第一章是民法中身份的變遷史。本章首先從詞源學的角度給民法中身份下定義,即民法中的身份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所處的一種具有差別性的法律地位或狀態(tài)。在此定義背景下,介紹了民法中先后出現(xiàn)身份限縮和擴張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章是我國民法中身份擴張的研究。本章以我國民法中身份擴張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從身份的外延性和內在性來推導、論證民法中身份從親屬關系中擴張到親屬關系之外。既研究了我國民法中身份擴張的問題,也進一步印證了民法中身份擴張的大趨勢。 第三章是身份在我國民法中的架構。本章首先介紹了學界對身份架構的三種思路,在考察我國民法中身份民事立法的現(xiàn)狀后,提出當前在我國民法中架構身份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結語部分表明了作者對這一問題的展望。
[Abstract]:The status of legal significa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ree identities of ancient Rome, that is, citizen-non-citizen, free man-slave, father-family. However,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Henry Maine's "from identity to contract" and the subsequent influence of German civil law, the status is restricted to the field of relative family law. Since then, identity has rarely been asked by scholars.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and the questioning and reflection of the theory of Maine in the field of law, there has been a wave of "from contract to identity"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some new identitie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the existence and function of such new identities. Scholars are divided. It 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at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origin of writing and limits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history of identity change in civil law. This chapter defines the identity in the civil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that is, the identity in the civil law is a kind of different legal status or state of the civil subject in the civil legal relationshi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defin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civil law.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search of the status expansion in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This chapter takes the phenomenon of identity expansion in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duces from the external ductility and the immanence of the identity, and proves that the identity in the civil law expands from the kinship relation to the kinship relation. It not only studies the problem of status expansion in civil law, but also confirms the general trend of status expansion in civil law.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tructure of identity in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This chapter first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idea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identity structure, after examin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status civil legislation in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f constructing the identity in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e author's outlook on this issue.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9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佰峰;鄂玉榮;;淺析民法對人身權保護的相關問題[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2 江平;制訂一部開放型的民法典[J];政法論壇;2003年01期

3 張永輝;劉茜;;人身權法的體系化[J];法制與社會;2008年07期

4 劉濤;;生育權初探[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孫建江,呂甲木;民法典編纂中若干問題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黃金橋;;配偶權法律概念重構[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7 王莎;;我國民法典制定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年02期

8 袁曉東,李曉桃;我國未來民法典體系[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9 鄭成思;;民法、民訴法與知識產(chǎn)權研究——21世紀知識產(chǎn)權研究若干問題之一[J];中國專利與商標;2001年02期

10 鄧海峰;民法發(fā)展趨勢釋評[J];學術交流;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達西;;綠色民法典:關注并規(guī)范環(huán)境法律問題[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2 余麟;陸志明;;再論環(huán)境侵權——從制定中的民法典之角度[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曹文婷;;論環(huán)境法視野下的相鄰關系[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4 周偉;黃明;;論生態(tài)倫理的法律化——民法典草案綠色原則之檢討[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5 段凡;;法律如何對待動物[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6 蘇雁;李秀雅;賈靜;張樹興;;關于我國民法典立法中環(huán)境問題的幾點思考[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7 周珂;侯佳儒;;環(huán)境法學與民法學的范式整合[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8 甄慶貴;;論演員在影視作品中的肖像權[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劉淑芬;;析中國民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10 杜景柏;;我國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學思考[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馬宏建;民法典考究未來[N];中國改革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何乃尋 黎品玉;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民法典[N];法治快報(廣西政法報);2004年

3 ;民法典: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法治的基礎[N];甘肅日報;2003年

4 金國中;民法典:偉大的世紀夢想[N];經(jīng)濟參考報;2003年

5 見習記者 牛曉波;民法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之爭[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6 記者 周婷玉 鄒聲文;侵權責任法“實”審,民法典邁“第二步”[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徐國棟;國外民法典的立法程序考究[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蔣安杰 劉景利;縱橫捭闔民法典[N];法制日報;2002年

9 姚寶華;論民事責任在民法典中的定位[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劉 銳;近代中國民法典之路[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鳴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王琳琳;論私權及其體系化[D];吉林大學;2012年

3 黃臺英;知識產(chǎn)權對現(xiàn)代民法帶來的省思[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郭佳寧;侵權責任免責事由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顯冬;從《大清律例》到《民國民法典》的轉型[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于天嬌;俄羅斯民法的變遷與啟示[D];吉林大學;2008年

8 宋宗宇;優(yōu)先權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劉云生;民法與人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劉素峰;《中華民國民法》中的習慣研究(1927-1949)[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豐美;論民法中身份的擴張[D];廈門大學;2008年

2 高豐美;論我國民法中身份的擴張[D];廈門大學;2008年

3 趙虎;民國時期民法法典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章小兵;財團法人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5 張彪;民法類推適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6 肖道斌;信用權制度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郭盈;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民事立法保護[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沈嵐;論《中華民國民法典》對1900年《德國民法典》的繼受[D];安徽大學;2003年

9 柴文祺;公序良俗原則之民法考量[D];復旦大學;2009年

10 許中緣;論民法典的法律概念[D];吉林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3152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3152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2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