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格權商品化法律保護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著作人格權與民法人格權的沖突及協(xié)調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北大學》 2011年
我國人格權商品化法律保護模式研究
陳茜
【摘要】:人格權的商品化現象是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表現,主要通過對姓名權、肖像權等具體人格權中某些財產性利益的商業(yè)利用,實現特定的經濟價值。由于我國的現有法律制度中暫時沒有關于人格權商品化的具體法律定位和保護方式,導致現實生活中發(fā)生人格權商業(yè)利用糾紛時,權利人無法通過正常法律途徑保障自己的正當合法利益。而國外法學界的相關法律保護模式在法律環(huán)境上又與我國有很大差異,直接引用到我國人格權商品化現象的保護中比較復雜,很難保證其財產利益的順利實現。所以正視人格權商品化現象保護的缺陷,并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格權商品化保護模式,是目前我國法學界所面臨的一項主要艱巨任務。筆者纂寫此文正是通過對人格權及其商品化的理論基礎分析,借鑒國外公開權、形象權、人格權商品化模式和侵權行為模式這四種具體保護措施中的相關成熟規(guī)定,剖析我國人格權商品化保護的立法缺陷,明確制定人格權商品化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保護對象和具體實現形式,并以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方式實現對人格利益中商業(yè)利益的法律救濟。即結合人格權商品化模式和侵權行為模式制定符合我國實形的人格權商品化制度,以期對解決人格權商品化實踐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有所裨益。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3.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麗娟;;人格權商品化的正當性辨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0期
2 楊立新;林旭霞;;論人格標識商品化權及其民法保護[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謝曉堯;商品化權:人格符號的利益擴張與衡平[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4 吳漢東;形象的商品化與商品化的形象權[J];法學;2004年10期
5 葉小蘭;;論公開權保護模式的建構[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馬晶晶;;人格權商品化探析[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張誠;;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人格權商品化利用的保護與救濟[J];貴州體育科技;2010年03期
8 范曉峰;試論人格權的經濟利益與保護[J];河北法學;2002年05期
9 楊立新;林旭霞;;論形象權的獨立地位及其基本內容[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唐子艷;;公眾人物形象商品化權與人格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J];理論月刊;2007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鄒軍華;公開形象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李林啟;人格權商品化法律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3 王岷;從比較法角度看人格標識商品化的法律保護[D];蘭州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品澤;姚勁華;;論偵查竊聽對隱私權的影響及其抉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2 葉明;吳太軒;;醫(yī)療損害之懲罰性賠償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王宗玉;;不正當低價銷售行為的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4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6 蔣志如;;兩條道路如何抉擇?——對《變法、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文的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7 尤佳;;論網絡環(huán)境下隱私權的保護——以對人肉搜索行為的民法規(guī)制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8 張纓;中國轉型期企業(yè)間經濟活動“低信任”違約現象的社會學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9 李明發(fā),宋世俊;著作人身權轉讓質疑[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10 蒙曉陽;;物的概念價值——由物的歷史演進歸結[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玉苗;;大學章程法律性質考察[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雷麗莉;;從范曾名譽權案看名譽侵權的構成[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柯華慶;;法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康紀田;;限制財產權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史晉川;姚如青;;所有權與先占行為的掛鉤和脫鉤——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案例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謝曉堯;;也論知識產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一個外部性的視角[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柯華慶;;科斯范式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吳建斌;;科斯法律經濟學本土化路徑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姚如青;;放松管制和擴大占有——基于杭州市區(qū)推行征地留用的案例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衣文靜;;判決錯誤對訴訟與守法的激勵機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一鳴;英美物權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8 丁玉海;法經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杜國宏;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yè)投資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朱漢明;基于農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國富;基于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制造業(yè)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喬淑惠;隱私權憲法保護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霍慧超;論生命權的憲法保障[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楊初釗;建筑作品著作權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孫拉薩;網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單穎之;公司機會之“合同”解決路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今;英國:姓名、形象的商品化和商品化權[J];中華商標;2000年08期
2 霍昕;知名人物商品化權的商標法保護[J];中華商標;2004年04期
3 祝建軍;;德國法對人格標識商業(yè)化利用的規(guī)制[J];中華商標;2008年09期
4 鄭成思;商品化權芻議[J];中華商標;1996年02期
5 薛虹;名人的“商標權”──公開形象權[J];中華商標;1996年03期
6 李林啟;;確立姓名權商品化制度淺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陳軍;商品化權初探[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袁雪石;姓名權本質變革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藍藍;;人格與財產二元權利體系面臨的困境與突破——以“人格商品化”為視角展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董炳和;論形象權[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鄧宏光;論公開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2 李林啟;人格權商品化法律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3 許衛(wèi)兵;人格權商品化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明奎;;淺析中國的人格權及其保護[J];商品與質量;2011年S4期
2 張玉蘭;朱長桂;;試論我國人格權及其法律保護的若干問題[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董磊磊;;法人人格權研究[J];學理論;2010年03期
4 杜晶;;論法人人格權之肯定[J];研究生法學;2007年02期
5 李世森;;從隱性采訪看新聞批評自由和人格權保護[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3期
6 沈云樵;;論人格權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J];學術研究;2006年06期
7 肖瀟;;媒體侵犯人格權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制度[J];中德法學論壇;2005年00期
8 李慧;;試論我國知名運動員人格權在商業(yè)利用中的保護[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9 范藝馨;;人格權在我國民法中的應有地位[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孫曉媛;論學生人格權的保護[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源泉;;德國之信息自決權[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蘇雁;李秀雅;賈靜;張樹興;;關于我國民法典立法中環(huán)境問題的幾點思考[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胡嘉祿;;關于工業(yè)品外觀設計重要性和法律保護模式的思考和建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姚輝;;侵權法的中國化理論與實踐——以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曾祥素;[N];中國質量報;2010年
2 王曉雁;[N];商務時報;2008年
3 王曉雁;[N];天津政法報;2008年
4 見習記者 海燕;[N];中國商報;2009年
5 姚海放;[N];檢察日報;2006年
6 王曉雁;[N];法制日報;2008年
7 楊立新;[N];廣西政法報;2004年
8 楊立新;[N];檢察日報;2003年
9 楊立新;[N];檢察日報;2004年
10 銅山縣檢察院 董茜;[N];江蘇法制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新東;人格權的理念與制度構建[D];山東大學;2012年
2 嚴城;論人格權的衍生利益[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陳龍江;人格標志上經濟利益的民法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匡敦校;大眾傳播侵害人格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5 王琳琳;論私權及其體系化[D];吉林大學;2012年
6 劉娟;人格尊嚴及其實現[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簡海燕;媒體報道司法活動的法律限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霍銀泉;一般人格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楊金丹;網絡隱私權的私法保護[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杜寧寧;勞動締約“明示”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茜;我國人格權商品化法律保護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馬霞;我國人格權商品化法律保護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3 鄭星;人格權的商品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曉晴;論環(huán)境人格權的法定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晨;二元人格權論[D];湘潭大學;2011年
6 王長順;論人格權財產利益及其民法保護[D];沈陽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瑞鵬;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的保護[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8 張玉玲;著作人格權與民法人格權的沖突及協(xié)調問題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9 周開方;我國人格權的法律實踐分析[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2年
10 杜慧謙;論公法中的人格權[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著作人格權與民法人格權的沖突及協(xié)調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04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3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