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正當性之批判解讀——以利益沖突為基本視角
本文選題:知識產權 + 正當性; 參考:《法學雜志》2015年08期
【摘要】:勞動財產權理論并沒有解釋為何必須以財產權的方式來保護勞動者利益的原因,實際上成為既有財產權制度的一種辯護和說明;人格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著作權的正當性,但卻很難說明專利權和商標權的正當性;經驗證據的缺乏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運行現實說明了對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功利主義解讀是不可靠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在相應利益沖突的推動下逐漸形成,實際上牽涉到創(chuàng)造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等多方主體的利益主張。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維度和實踐的維度來說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存在根據。
[Abstract]:The theory of labor property rights does not explain why the interests of workers must be protected by the wa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 fact, it has become a kind of defense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personality theory to a certain extent explains the legitimacy of copyright.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patent right and trademark right, the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 operation re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show that the utilitarian interpre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is unreliabl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is gradually formed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which actually involves the interests of the creators, operators and consumers. We can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and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3年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TJFX13-003) 南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內青年項目(編號:NKQ112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馮曉青;“增加價值”論:知識產權正當性的一種認知模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2 朱理;;財產權勞動學說與知識產權——勞動學說能夠為知識產權提供正當性嗎?[J];科技與法律;2006年02期
3 易繼明;評財產權勞動學說[J];法學研究;2000年03期
4 曹新明;知識產權法哲學理論反思——以重構知識產權制度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06期
5 謝小平,王忠民;利益沖突的制度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6 李琛;質疑知識產權之“人格財產一體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曉青;;勞動理論視野中的若干知識產權理論初探[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2 周杰;;福利國家語境下的“新財產權”理論與相關制度實踐分析[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程艷;;版權擴張及版權正當性的反思[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范并思;;通過立法平衡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為圖書館學的立場辯護[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年02期
5 譚九生;;網絡環(huán)境中著作人身權轉讓之合理性探討[J];圖書與情報;2007年03期
6 莊善潔;;權利弱化與利益分享:重構信息網絡傳播權與圖書館信息共享利益平衡新理論[J];圖書與情報;2008年05期
7 馮曉青;“勞動值得”理論:知識產權的一種認知模式[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張丹丹;馬哲;;商品化權的正當性論析——基于財產權勞動學說的思考[J];當代法學;2009年03期
9 伍媛媛;;淺析洛克的“財產權”理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10 李揚;;商標法中在先權利的知識產權法解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廖麗;;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發(fā)展的問題反思與重構——以和諧世界理念為視角[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2 黃姝;;沉默是“金”?——論標準中的專利默示許可[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3 丁長艷;;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轉型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與現代國家治理——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鵬;論傳播技術發(fā)展視野下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2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的事實及相關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孟奇勛;開放式創(chuàng)新條件下的專利集中戰(zhàn)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鄒琳;英國專利制度發(fā)展史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5 張明;農民權利保護視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勇;農業(yè)知識產權保護及制度創(chuàng)新[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于微;馬克思勞動論題的歷史解讀[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海燕;私有財產權限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李瓊;沖突的構成及其邊界[D];上海大學;2005年
10 楊延超;作品精神權利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鶴徽;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保護的未來模式[D];湘潭大學;2010年
2 周彥;非法作品著作權保護相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繼勝;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中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4 沈菁;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法律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黃照亮;數字圖書館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金振江;我國植物新品種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張李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劉紹華;傳統知識特別權利保護制度構建淺探[D];暨南大學;2011年
9 王木蕾;物權債權二元體系的困境與出路[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談園;論數字環(huán)境下的版權擴張[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實,趙人偉;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經濟研究;1999年04期
2 梁慧星;電視節(jié)目預告表的法律保護與利益衡量[J];法學研究;1995年02期
3 易繼明;評財產權勞動學說[J];法學研究;2000年03期
4 吳漢東;無形財產權的若干理論問題[J];法學研究;1997年04期
5 劉春田;知識財產權解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清亮;鄧小平的人格理論與人格魅力[J];理論建設;1997年02期
2 陳楚佳;;唯物史觀的人格理論初探[J];東岳論叢;1984年03期
3 唐立山;;青少年創(chuàng)新素質養(yǎng)成的接受機制[J];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05期
4 馮曉青;知識產權的人格理論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胡學相;許承余;;轉型時期人格理論在我國刑法中的引入與推進[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王志捷;早期儒家人格理論及其現代價值[J];新視野;1997年05期
7 劉艷娟;;弗洛伊德人格理論視閾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紀橋;2012年07期
8 楊孝,汪曉娟;羅杰斯與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比較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孫貴林;;論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批判[J];法制與社會;2011年06期
10 夏宗素,,翟中東;試析矯正人格理論[J];現代法學;199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宋廣文;;人格理論:從精神分析到人本主義[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葉映華;;領導者內隱人格理論及對績效評估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章志光;季慎英;王廣才;;個人在班級集體中的地位及其對品德影響的心理分析[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4 胡佳磊;;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的關系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系 楊榮華;人格單元關系模型為人格理論提供框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何星亮;文化與人格理論[N];中國民族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畢重增;自信人格理論的建構[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佳;基于人格理論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2 許路;人格理論認識和軍?萍既藛T的人格測試分析與管理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3 孫貴林;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倫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4 范明靜;葉適的人格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毅;皮爾斯的人格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楊賀男;文藝復興啟蒙精神與我國現代人格塑造[D];黑龍江大學;2006年
7 鄭士民;中國傳統理想人格及其現代重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8 鄧楊慧;人際關系、內隱人格理論和培訓方式對大學生就業(yè)效能感提高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成志;論知識產權的法哲學基礎[D];安徽大學;2014年
10 鄢琦;走向利益分享的知識產權[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981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79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