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期貨交易中操縱市場的法律問題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15:02
中國期貨市場經(jīng)過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個別操縱市場案例,監(jiān)管機構根據(jù)現(xiàn)有法律無法簡單地做出行為是否屬于操縱期貨市場的判斷。不僅新型操縱市場行為超出了法律的列舉范圍,對于操縱行為的檢舉,我國也存在有規(guī)定但響應者寥寥的情況,目前的代表人訴訟難以補償投資者因操縱期貨市場造成的損失,對操縱者形成威懾作用。本文對以上法律問題進行探討。具體來說,文章分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期貨操縱市場的基礎理論,簡單介紹國內(nèi)外相關理論,和國內(nèi)有關的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提出研究操縱市場行為的必要性。通過對基礎理論的探討,得出期貨操縱市場行為是欺詐性交易這一結論。并梳理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總結目前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之處。第二章介紹了我國證監(jiān)會做出處罰的四個案例,歸納共同特點,總結法律問題,提出期貨操縱市場行為的認定標準不清晰,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不完善,集團訴訟的缺失。三個問題是本文論述的核心,從立法到私人監(jiān)管,再到民事賠償制度的缺失,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群體性訴訟的規(guī)定不完善之處。第三章介紹了國外經(jīng)驗,美國關于操縱期貨市場行為認定的標準,吹哨人制度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案例的可借鑒指出,歐美發(fā)達國家的集團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論述了這些立法和制度背后的邏輯,...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論文結構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概述
第一節(jié) 期貨操縱市場的基礎理論
一、期貨操縱市場的責任認定
二、期貨操縱市場的規(guī)制理論
三、期貨操縱市場的行為認定
第二節(jié) 規(guī)制我國期貨操縱市場的重要性
一、完善立法的要求
二、有效監(jiān)管的要求
三、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
第三節(jié) 期貨操縱市場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梳理
一、期貨領域綜合性法律
二、期貨領域法律及法規(guī)
三、期貨領域其他規(guī)定
第二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法律風險
第一節(jié)期貨操縱行為的認定標準不清晰
一、操縱缺乏定義
二、操縱監(jiān)管落后
第二節(jié) 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不完善
一、檢舉人激勵機制不足
二、檢舉人保護機制不足
第三節(jié) 集團訴訟的缺失
一、民事賠償制度缺失
二、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局限
三、公益訴訟制度的局限
第三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域外經(jīng)驗
第一節(jié) 美國期貨操縱行為的認定標準
一、證明操縱四要件理論
二、美國操縱期貨市場的法律責任
三、美國對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借鑒意義
第二節(jié) 美國關于吹哨人制度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一、吹哨者計劃的背景
二、檢舉人獎勵和保護制度
三、吹哨人制度的借鑒意義
第三節(jié) 歐美等國家集團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
一、集團訴訟的程序
二、集團訴訟的特征
三、集團訴訟的借鑒意義
第四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完善措施
第一節(jié) 完善期貨操縱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
一、增加期貨操縱市場的定義及認定標準
二、完善期貨市場操縱的民事責任
三、加強期貨操縱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
第二節(jié) 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的構建
一、制定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細則
二、投資者保障基金提供資金支持
三、建立內(nèi)部檢舉前置程序
第三節(jié) 集團訴訟的引入
一、借鑒集團訴訟的退出機制
二、借鑒集團訴訟的律師聘請制度
三、借鑒監(jiān)管機構代表投資人訴訟制度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證券舉報人制度:價值源流、規(guī)則構成與啟示[J]. 仇曉光,楊碩.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11)
[2]證券違法活動檢舉人的激勵與保護機制——美國的相關實踐及啟示[J]. 郭靂. 江漢論壇. 2016(04)
[3]借鑒美國證券集團訴訟完善我國證券訴訟制度[J]. 張俊云. 天津法學. 2016(01)
[4]我國期貨市場操縱立法之完善——基于英美的經(jīng)驗[J]. 胡光志,張美玲. 法學. 2016(01)
[5]金融衍生品前端市場操縱行為的法律禁制——以LIBOR操縱案為例[J]. 史晨鳴,王海瀛,林圻. 天津法學. 2015(04)
[6]期貨法與證券法對證券衍生品調(diào)整安排的若干思考[J]. 施廷博,杜惟毅. 金融法苑. 2015(01)
[7]市場操縱犯罪的實質(zhì)解構:法律與經(jīng)濟分析[J]. 劉憲權,謝杰. 現(xiàn)代法學. 2014(06)
[8]期貨市場操縱行為的類型及認定標準研究[J]. 杜惟毅,張永開. 證券法苑. 2013(02)
[9]美國期貨犯罪類型化及立法模式的啟示與借鑒[J]. 郭華,溫海寧. 犯罪研究. 2012(04)
[10]證券信息與信賴推定[J]. 陳煜. 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2(02)
碩士論文
[1]股指期貨跨市場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 方紅濤.華東政法大學 2012
[2]民法中的公共利益研究[D]. 胡雅妮.中國政法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54542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論文結構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概述
第一節(jié) 期貨操縱市場的基礎理論
一、期貨操縱市場的責任認定
二、期貨操縱市場的規(guī)制理論
三、期貨操縱市場的行為認定
第二節(jié) 規(guī)制我國期貨操縱市場的重要性
一、完善立法的要求
二、有效監(jiān)管的要求
三、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
第三節(jié) 期貨操縱市場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梳理
一、期貨領域綜合性法律
二、期貨領域法律及法規(guī)
三、期貨領域其他規(guī)定
第二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法律風險
第一節(jié)期貨操縱行為的認定標準不清晰
一、操縱缺乏定義
二、操縱監(jiān)管落后
第二節(jié) 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不完善
一、檢舉人激勵機制不足
二、檢舉人保護機制不足
第三節(jié) 集團訴訟的缺失
一、民事賠償制度缺失
二、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局限
三、公益訴訟制度的局限
第三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域外經(jīng)驗
第一節(jié) 美國期貨操縱行為的認定標準
一、證明操縱四要件理論
二、美國操縱期貨市場的法律責任
三、美國對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借鑒意義
第二節(jié) 美國關于吹哨人制度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一、吹哨者計劃的背景
二、檢舉人獎勵和保護制度
三、吹哨人制度的借鑒意義
第三節(jié) 歐美等國家集團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
一、集團訴訟的程序
二、集團訴訟的特征
三、集團訴訟的借鑒意義
第四章 期貨操縱市場規(guī)制的完善措施
第一節(jié) 完善期貨操縱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
一、增加期貨操縱市場的定義及認定標準
二、完善期貨市場操縱的民事責任
三、加強期貨操縱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
第二節(jié) 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的構建
一、制定檢舉人激勵保護制度細則
二、投資者保障基金提供資金支持
三、建立內(nèi)部檢舉前置程序
第三節(jié) 集團訴訟的引入
一、借鑒集團訴訟的退出機制
二、借鑒集團訴訟的律師聘請制度
三、借鑒監(jiān)管機構代表投資人訴訟制度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證券舉報人制度:價值源流、規(guī)則構成與啟示[J]. 仇曉光,楊碩.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11)
[2]證券違法活動檢舉人的激勵與保護機制——美國的相關實踐及啟示[J]. 郭靂. 江漢論壇. 2016(04)
[3]借鑒美國證券集團訴訟完善我國證券訴訟制度[J]. 張俊云. 天津法學. 2016(01)
[4]我國期貨市場操縱立法之完善——基于英美的經(jīng)驗[J]. 胡光志,張美玲. 法學. 2016(01)
[5]金融衍生品前端市場操縱行為的法律禁制——以LIBOR操縱案為例[J]. 史晨鳴,王海瀛,林圻. 天津法學. 2015(04)
[6]期貨法與證券法對證券衍生品調(diào)整安排的若干思考[J]. 施廷博,杜惟毅. 金融法苑. 2015(01)
[7]市場操縱犯罪的實質(zhì)解構:法律與經(jīng)濟分析[J]. 劉憲權,謝杰. 現(xiàn)代法學. 2014(06)
[8]期貨市場操縱行為的類型及認定標準研究[J]. 杜惟毅,張永開. 證券法苑. 2013(02)
[9]美國期貨犯罪類型化及立法模式的啟示與借鑒[J]. 郭華,溫海寧. 犯罪研究. 2012(04)
[10]證券信息與信賴推定[J]. 陳煜. 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2(02)
碩士論文
[1]股指期貨跨市場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 方紅濤.華東政法大學 2012
[2]民法中的公共利益研究[D]. 胡雅妮.中國政法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545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jinrfa/325454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