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承諾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18:09
本文關鍵詞:反壟斷法承諾制度研究
【摘要】: 承諾制度在本質上是反壟斷和解的一種方式。反壟斷和解雖在實踐中日益成為反壟斷調查的重要結案方式之一,但在理論界卻從不缺乏來自“公權力不能處分”之公法原則的質疑。在私法上,作為糾紛的解決方式之一,和解已經獲得普遍認同和廣泛應用。波斯納在他的《反托拉斯法》的導言中曾經說過“反托拉斯法的唯一目標應當是促進經濟學意義上的效率”,而在反壟斷調查案件中利用調查雙方達成和解的方式結案也的確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各國法學家和經濟學家對反壟斷和解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甚至對反壟斷和解問題的屬性也沒有形成一個共識,而反壟斷和解屬性的不明確不僅導致了和解方式在適用上的困難,也使和解一直得不到足夠的理論支撐。這些給剛剛引入我國的承諾制度的運用都造成了不可忽視的障礙。 文章在分析承諾制度的相關理論支撐的基礎上,重點介紹與借鑒了一些典型的域外類似制度,以此充實承諾制度的具體內容,同時對相關配套制度的構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的主要任務是界定了“承諾制度”的內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礎上對承諾制度的法律特征以及在實踐中的優(yōu)缺點加以總結。第二章分別從經濟學、法理學和行政法學三個角度剖析了承諾制度的理論基礎,經濟學上的效率奠定了承諾制度得以生存的前提;法理學上公、私法由嚴格區(qū)分到逐漸融合給承諾制度能夠在反壟斷調查中得以適用提供了理論的土壤;而行政和解的日益發(fā)展以及不斷豐富的具體應用形式給承諾制度的實際運用提供了重要模板。第三章主要介紹了域外幾種類似制度的立法概況和特征,包括歐盟的承諾決定制度、美國的同意令制度以及日本和韓國的勸告和解制度等。最后,在前三章的基礎上,筆者在第四章中對承諾制度的實體內容進行了有益構建,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三方主體的理念以及對承諾制度具體內容的限制,同時對承諾制度的相關制衡及保障機制等的探討也作了一定的嘗試。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對承諾制度外延的界定、對域外類似制度的歸納與借鑒,對承諾制度理論基礎的分析,以及對“三方主體”等制度框架和內容方面的完善。由于選題較新,國內資料甚少,很少有學者針對承諾制度這個問題做過專門研究。因此,筆者對于上述問題的闡述和討論可以說都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但是,由于資料有限,時間有限,更重要的是學術水平有限,還有很多配套問題沒有討論清楚,比如對于第三人利益該如何保護、恢復調查條件的限制以及與私人訴訟的銜接等重要問題,本文只是一筆帶過,未能深究,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xù)探索,也真誠的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曲低和眾。
【關鍵詞】:反壟斷調查 承諾制度 和解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22.294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導言9-11
- 第一章 承諾制度概述11-19
- 第一節(jié) 承諾制度概念界定11-14
- 一、承諾制度內涵界定11-12
- 二、承諾制度外延界定12-13
- 三、承諾制度的特征13-14
- 第二節(jié) 承諾制度的價值與缺陷14-19
- 一、承諾制度的價值取向14-16
- 二、承諾制度的意義16-17
- 三、承諾制度的缺陷17-19
- 第二章 承諾制度的理論基礎分析19-31
- 第一節(jié) 承諾制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分析19-23
- 一、囚徒困境19-20
- 二、帕累托最優(yōu)20-21
- 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CBA)21-23
- 第二節(jié) 承諾制度的法理學理論基礎分析23-26
- 一、公、私法由嚴格區(qū)分到逐步融合23-24
- 二、公、私法的融合與經濟法的產生24-25
- 三、承諾制度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屬性25-26
- 第三節(jié) 承諾制度的行政法學理論基礎分析26-31
- 一、行政和解理念的源起26-28
- 二、行政和解的類別28-31
- 第三章 域外類似制度立法比較與借鑒31-42
- 第一節(jié) 以歐盟為代表的承諾決定制度31-36
- 一、承諾決定制度的內容31
- 二、承諾決定制度立法概況31-33
- 三、承諾決定制度法律特征33-36
- 第二節(jié) 以美國為代表的同意令制度36-39
- 一、同意令制度的內容36
- 二、同意令制度立法概況36-38
- 三、同意令制度法律特征38-39
- 第三節(jié)、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勸告和解制度39-42
- 一、勸告和解制度的內容39
- 二、勸告和解制度立法概況39-40
- 三、勸告和解制度法律特征40-42
- 第四章 承諾制度實體內容構建——暨對完善我國相關立法的建議42-51
- 第一節(jié) 架構承諾制度的三方主體42-46
- 一、承諾的提出主體42-44
- 二、承諾的接受主體44-45
- 三、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等利益相關第三人45-46
- 第二節(jié) 完善承諾制度的實體內容46-51
- 一、對承諾內容的要求46-48
- 二、對承諾時間的要求48-49
- 三、對承諾公開的要求49-51
- 第三節(jié) 建立承諾制度的制衡與保障機制51-56
- 一、執(zhí)行的外在監(jiān)督——程序制衡機制51-52
- 二、恢復調查或加重處罰——實體制衡機制52-54
- 三、與私人訴訟的銜接——利益保障機制54-56
- 結語56-57
- 參考文獻57-60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60-61
- 后記61-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溫輝;;論行政和解的理論基礎[J];法學雜志;2008年03期
2 時建中;;我國《反壟斷法》的特色制度、亮點制度及重大不足[J];法學家;2008年01期
3 黃勇;;經營者承諾制度的實施與展望[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4 葉秋華;洪蕎;;論公法與私法劃分理論的歷史發(fā)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王超;張瑞萍;;反壟斷和解的法經濟學價值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年09期
6 L.B.斯圖爾特,蘇苗罕;二十一世紀的行政法[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7 白維賢,金立法,薛剛凌;中美行政執(zhí)行制度比較[J];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01期
8 施建輝;;行政執(zhí)法中的協(xié)商與和解[J];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03期
9 陳剩勇;協(xié)商民主理論與中國[J];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7377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73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