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形式欠缺與履行治愈論——兼評《合同法》第36條之規(guī)定
[Abstract]:As the essence of legal form of contract has changed from "effective mode" to "protective mode", the legal form of contract has many functi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reconcile the conflict between formal coercion and formal freedom. On the one hand,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breaks the shackles of formalism and adopts the doctrine of consent, and implements formal compulsion only in individual cases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legislative policy. Taking into accou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fair consequences of the strict application of the formalism rules and the general rule of cure for the lack of performance in article 36 of the Act; however, how to interpret that provision, But it is a problem that has always been debated.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to take the theory of trust protect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ulfillment and cure, and to restrict its applica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
【分類號】:D923.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韓世遠;試論合同的形式[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徐滌宇;合同概念的歷史變遷及其解釋[J];法學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本宏;論懲罰性賠償在合同領(lǐng)域的適用[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汪傳才,凌艷傳;論締約過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呂斌;從以人為本理念析民工工資優(yōu)先清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張穎杰;論國企改制的產(chǎn)權(quán)構(gòu)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張蓉;試析民事法律行為制度與意思自治的關(guān)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陳宏偉;民法中意思表示錯誤類型及其救濟方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李騰宇;論締約過失責任法律制度[J];安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張守文;經(jīng)濟法學方法論問題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李清池;;作為財團的信托——比較法上的考察與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趙江勇;代位權(quán)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遠;證券投資損害訴訟救濟論[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2 楊漢平;政府采購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gòu)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shù)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唐宏強;國家與社會:傳統(tǒng)東方法律的運動機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譚甄;移植與差異: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8 徐念沙;國有獨資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的法律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鄧輝;論公司法中的國家強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王寶蒞;斷了線的等價交換?!——合同的倫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斌;國際貨運統(tǒng)一立法的若干問題的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2 劉紅;論電子合同訂立與效力的法律問題[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3 張京紅;我國發(fā)展電子商務(wù)的法律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1年
4 馮旭峰;物權(quán)行為理論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5 張保良;委托合同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顧偉;債權(quán)人代位權(quán)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韓宇勝;論法律的不確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李迎賓;我國村民自治組織行政主體地位之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柳曉英;電子商務(wù)環(huán)境下的若干法律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樸真佑;韓國電子署名法與電子認證的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南;權(quán)利表見理論及其法哲學基礎(chǔ)[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譚光亞;;合同形式及其法律效力的演變[J];中國市場;2006年27期
3 吳培玉;;合同形式在合同中的價值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9期
4 杜濤;合同形式的法律效力[J];中國律師;1998年01期
5 韓世遠;試論合同的形式[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黎明;;電子合同法律問題初探[J];法制與社會;2009年29期
7 張俊青;;淺論合同詐騙罪中“合同”形式界定存在的爭議及其認定[J];大眾商務(wù);2010年12期
8 周文迪;季昊;孫書博;;信賴保護之底蘊[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9 楊小鳳;;淺談合同形式[J];法制與社會;2008年19期
10 李庭鵬;書面合同之比較研究──對我國合同形式立法的一點建議[J];學術(shù)探索;199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姚宗國;呂群蓉;;要式欠缺合同效力之補救探析[A];中國民商法實務(wù)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張穎;葉金花;;論要式欠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A];中國民商法實務(wù)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朱軍;;電子合同的相關(guān)法律問題[A];信息網(wǎng)絡(luò)與高新技術(shù)法律前沿(2005)——電子法與電子商務(wù)時代的傳統(tǒng)知識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韓仲亭;;無效保證合同的保證人責任[A];中國民商法實務(wù)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曾少友;;合同法定書面形式欠缺對效力的影響及治愈途徑之探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6 張佩鈺;田松;;淺談電子商務(wù)合同的相關(guān)法律問題[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7 周慶;;特許經(jīng)營合同的特點[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莉蘋 楊會 天津市南開區(qū)人民法院 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信賴保護與失權(quán)人過錯的關(guān)系探析[N];人民法院報;2009年
2 綈星;注意合同形式和背面條款[N];中國船舶報;2002年
3 中國外交部領(lǐng)事司 許育紅;可申辦領(lǐng)事認證的合同文書形式[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4 蔡達莉;建議撤銷對《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1條的保留[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賈林青 王朋;我國國際貿(mào)易中的利益保障[N];國際商報;2011年
6 錢建忠(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qū)檢察院);夫妻單方簽字的房屋買賣合同效力之認定[N];江蘇法制報;2006年
7 張崢嶸;淺析并存的債務(wù)承擔[N];江蘇法制報;2005年
8 劉玲;析格式合同(二)[N];今日信息報;2008年
9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 沈木珠;中國電子商務(wù)立法再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1年
10 趙繼明 吳高臣;企業(yè)須正確認識“鼓勵交易”原則[N];中國貿(mào)易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Q糜剿,
本文編號:21331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13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