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核能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10 17:39
今年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50周年,國際原子機構成立50年以來對世界核能的和平利用與防止核擴散做出了重要貢獻。國際原子能機構調(diào)整核能利用都是通過其制定的法律制度以及規(guī)范來完成的。通過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結構研究和對它所制定法律制度研究就可以對現(xiàn)在國際上核能利用法律制度狀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本文首先從核能利用的角度引入議題,然后對國際原子能機構作了分析,闡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般性問題以及它的組織結構法律制度。本文的重點是對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能利用的法律制度進行初步研究,并且對這些國際規(guī)則進行了評價。本文最后一部分是結合我國原子能立法的現(xiàn)狀對我國的核能立法進行分析。本文試圖從實際的角度,采用理論結合實際的辦法對現(xiàn)存的核能利用的法律制度進行分析,并試圖針對核能利用各個方面領域現(xiàn)有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核能利用概述
第一節(jié) 核能利用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核能利用的用途與優(yōu)勢
一 核技術的用途
二 核能的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核事故與啟示
一 放射性污染
二 核事故與核事件
三 核能利用的爭論
第二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與作用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
第二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與作用
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
二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聯(lián)合國的關系
第三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結構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結構
一 常設機構--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
二 臨時機構--核查委員會
第二節(jié) 國際原子機構的成員制度
一 成員資格取得
二 成員資格的喪失
第四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能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規(guī)約》
第二節(jié) 核能利用的安全標準
第三節(jié) 放射性廢物管理法律制度
一 《聯(lián)合公約》的基本原則
二 《聯(lián)合公約》的基本制度
第四節(jié) 核事故的法律制度及規(guī)范
第五節(jié) 核污染與核損害賠償?shù)姆芍贫燃耙?guī)范
第六節(jié) 國際核保障制度
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保障制度
二 《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jiān)督協(xié)定》附加議定書(“93+2”計劃)
三 和平利用核能與核擴散之間的矛盾
四 對國際核保障制度的評價
第七節(jié) 核安全國際條約的評價及展望
一、 國際核安全領域條約的局限性
二 國際核安全領域條約的完善
第五章 我國核能立法
第一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現(xiàn)狀
一 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二 參照執(zhí)行國際標準,重視國際合作
三 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應對核能領域所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的存在的問題
一 法律淵源體系結構不合理
二 立法缺口較大,某些具體制度中還有待改進之處
三 監(jiān)督管理職能方面的不足
第三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的建議
一 建立健全我國原子能法律體系
二 增強透明度,加強核安全的宣傳及監(jiān)督
三 借鑒國際先進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我國核安全法律體系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如何建立我國核能安全立法體系[J]. 李晶晶,屈植. 科教文匯(下半月). 2006(08)
[2]適應新形勢 建立健全原子能法律體系[J]. 賴江南,吳恒,丁睿潔. 中國核工業(yè). 2006(07)
[3]維也納公約關于核損害的民事責任條款的探究[J]. 圣國龍. 中國科技信息. 2006(13)
[4]國際上對核能利用不存在一致意見——與英國科學促進會行政長官羅蘭·杰克遜爵士談核能開發(fā)與核安全[J]. 羅率. 商務周刊. 2005(14)
[5]“不擴散”效力減弱[J]. 許輝. 世界知識. 2005(12)
[6]2020年前我國核能發(fā)展的策略和目標研究[J]. 潘自強,沈文權. 鈾礦地質(zhì). 2004(05)
[7]環(huán)境民事?lián)p害的無過錯責任原則研究[J]. 紀文. 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 2001(06)
[8]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J]. 王恒德. 輻射防護通訊. 2000(Z1)
[9]加快我國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J]. 鄭玉輝,李光亞. 中國核工業(yè). 2000(02)
[10]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核能利用[J]. 傅濟熙. 中國核工業(yè). 1999(02)
本文編號:3674067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核能利用概述
第一節(jié) 核能利用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核能利用的用途與優(yōu)勢
一 核技術的用途
二 核能的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核事故與啟示
一 放射性污染
二 核事故與核事件
三 核能利用的爭論
第二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與作用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
第二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與作用
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性質(zhì)
二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聯(lián)合國的關系
第三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結構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組織結構
一 常設機構--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
二 臨時機構--核查委員會
第二節(jié) 國際原子機構的成員制度
一 成員資格取得
二 成員資格的喪失
第四章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能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節(jié) 《國際原子能機構規(guī)約》
第二節(jié) 核能利用的安全標準
第三節(jié) 放射性廢物管理法律制度
一 《聯(lián)合公約》的基本原則
二 《聯(lián)合公約》的基本制度
第四節(jié) 核事故的法律制度及規(guī)范
第五節(jié) 核污染與核損害賠償?shù)姆芍贫燃耙?guī)范
第六節(jié) 國際核保障制度
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保障制度
二 《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jiān)督協(xié)定》附加議定書(“93+2”計劃)
三 和平利用核能與核擴散之間的矛盾
四 對國際核保障制度的評價
第七節(jié) 核安全國際條約的評價及展望
一、 國際核安全領域條約的局限性
二 國際核安全領域條約的完善
第五章 我國核能立法
第一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現(xiàn)狀
一 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二 參照執(zhí)行國際標準,重視國際合作
三 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應對核能領域所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的存在的問題
一 法律淵源體系結構不合理
二 立法缺口較大,某些具體制度中還有待改進之處
三 監(jiān)督管理職能方面的不足
第三節(jié) 我國核能立法的建議
一 建立健全我國原子能法律體系
二 增強透明度,加強核安全的宣傳及監(jiān)督
三 借鑒國際先進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我國核安全法律體系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如何建立我國核能安全立法體系[J]. 李晶晶,屈植. 科教文匯(下半月). 2006(08)
[2]適應新形勢 建立健全原子能法律體系[J]. 賴江南,吳恒,丁睿潔. 中國核工業(yè). 2006(07)
[3]維也納公約關于核損害的民事責任條款的探究[J]. 圣國龍. 中國科技信息. 2006(13)
[4]國際上對核能利用不存在一致意見——與英國科學促進會行政長官羅蘭·杰克遜爵士談核能開發(fā)與核安全[J]. 羅率. 商務周刊. 2005(14)
[5]“不擴散”效力減弱[J]. 許輝. 世界知識. 2005(12)
[6]2020年前我國核能發(fā)展的策略和目標研究[J]. 潘自強,沈文權. 鈾礦地質(zhì). 2004(05)
[7]環(huán)境民事?lián)p害的無過錯責任原則研究[J]. 紀文. 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 2001(06)
[8]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J]. 王恒德. 輻射防護通訊. 2000(Z1)
[9]加快我國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J]. 鄭玉輝,李光亞. 中國核工業(yè). 2000(02)
[10]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核能利用[J]. 傅濟熙. 中國核工業(yè). 1999(02)
本文編號:36740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367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