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海洋法律外交實踐與能力提升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11:3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積極開展海洋法律外交,在深度參與全球與區(qū)域海洋治理、推動海洋規(guī)則構建與完善、促進涉海國際組織運作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效維護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為國內(nèi)海洋事業(yè)與經(jīng)濟社會總體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國在實踐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法律外交,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與發(fā)展"藍色伙伴關系",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盡管我國海洋法律外交已取得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重大進步,但仍因歷史和現(xiàn)實因素存在不足。我國海洋法律外交能力的提升需要全方位、系統(tǒng)化、綜合性的努力,以外交部門為主導,充分發(fā)揮海軍外交、海洋合作外交、涉海民間外交的輔助作用,實現(xiàn)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目標,促進世界海洋秩序和平穩(wěn)定。 

【文章來源】:理論月刊. 201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海洋法律外交典型實踐
    (一)推動國際規(guī)則構建,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
    (二)促進區(qū)域規(guī)則構建,實現(xiàn)地區(qū)海洋爭端解決
    (三)促進涉海國際組織發(fā)展,履行我國在國際海洋發(fā)展中的責任
二、我國海洋法律外交形成的中國特色
    (一)我國海洋法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
    (二)我國海洋法律外交為發(fā)展“一帶一路”倡議與構建“藍色伙伴關系”提供保障
    (三)我國海洋法律外交促進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與發(fā)展周邊國家海洋關系
三、我國海洋法律外交取得的顯著改變與進步
    (一)從選擇國際陣營和利益集團到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
    (二)從被動順應國際潮流趨勢到主動引領海洋規(guī)則制度新發(fā)展
    (三)從以外交和國防為主要爭端解決途徑到綜合運用各手段維護海洋權益
四、我國海洋法律外交存在的不足
    (一)我國海洋法律外交起步較晚,發(fā)展水平落后于傳統(tǒng)海洋強國
    (二)我國對海洋法的工具性價值認知不足,規(guī)則解釋與適用能力有待增強
    (三)我國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國家綜合國力和整體定位仍不匹配
五、未來我國海洋法律外交能力提升途徑
    (一)外交人員提升能力,成為海洋法律外交的中堅力量
    (二)海軍外交開展友好交流,傳遞海洋治理的理念與信息
    (三)海洋合作外交促進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互利共贏
    (四)涉海民間外交發(fā)揮各界力量,社會整體密切合作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海島礁建設對維護我國南海主權與海洋權益的多重意義[J]. 余敏友,張琪悅.  邊界與海洋研究. 2019(02)
[2]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法構建[J].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國際法"課題組,黃惠康,何志鵬,張輝,余敏友,易顯河,秦天寶,黃志雄.  武大國際法評論. 2019(01)
[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國際公法學:特點、問題與趨勢[J]. 楊澤偉.  武大國際法評論. 2018(06)
[4]我國邊界海洋問題與中國特色的邊海外交[J]. 海民.  邊界與海洋研究. 2018(06)
[5]新時代中國立法發(fā)展的理念與實踐[J]. 封麗霞.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5)
[6]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科學內(nèi)涵、戰(zhàn)略布局與實踐要求[J]. 馮維江.  國際展望. 2018(03)
[7]新時代中國特色邊界與海洋外交政策:基礎、內(nèi)涵與挑戰(zhàn)[J]. 孔令杰.  邊界與海洋研究. 2018(01)
[8]國際海洋政治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的戰(zhàn)略抉擇[J]. 胡波.  國際問題研究. 2017(02)
[9]《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北極事務的影響[J]. 楊瑛.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10]美國與《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較量[J]. 沈雅梅.  美國問題研究. 2014(01)



本文編號:32405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32405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04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