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保障機制中的“保護責任”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interdependence, especially the new media around the worl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of different cultures, so that the subject posi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is further solidified. There is a minimum degree of joint and several consistency 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protect the most basic human right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ing intensity and width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作者單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外國所;
【分類號】:D99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羅國強;;“人道主義干涉”的國際法理論及其新發(fā)展[J];法學;2006年11期
2 時殷弘;論20世紀國際規(guī)范體系——一項側重于變更的研究[J];國際論壇;2000年03期
3 曹陽;;國家保護責任理論論析[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張旺;;世界主義的價值訴求——國際關系規(guī)范理論的視角[J];教學與研究;2006年12期
5 張旺;;國際關系規(guī)范理論的復興[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08期
6 李杰豪;龔新連;;“保護的責任”法理基礎析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召鋒;;軟權力的思想演進——從修昔底德到約瑟夫·奈[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王斌;賈雪;;以東北亞安全為視角議中國國家身份之建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3 曹達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民生理論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鄺艷湘;;新中國外交政策中的“變”與“不變”[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余泳;;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經濟外交——國際體系轉型與地緣經濟的視角[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1期
6 趙繼顯;;國際權力基礎與伊拉克戰(zhàn)爭[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7 趙俊;;國際關系文化研究的回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羅晨;;論憲政與人權保障[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徐崇利;;國際經濟法律秩序與中國的“和平崛起”戰(zhàn)略——以國際關系理論分析的視角[J];比較法研究;2005年06期
10 左金風;;淺析外交保護條款草案[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李永成;;中國安全軟環(huán)境分析——以9.11后美國對華戰(zhàn)略認知調整為視角[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世界政治變遷與文明的互動”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王巧榮;;新時期中國外交戰(zhàn)略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竹琳;;論文化傳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認同[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郜爾彬;;論“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魏明杰;;中國與國際條約60年[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7 賀鑒;;共進國際法與和諧世界的建構——以建構主義為研究路徑[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8 廖麗;;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發(fā)展的問題反思與重構——以和諧世界理念為視角[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9 駱旭旭;;全球治理與國際競爭法的網絡模式[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10 張桂珍;;公共外交與構建社會主義新形象[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盛芳;大國競技體育崛起及其戰(zhàn)略價值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于l,
本文編號:24809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48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