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跨國污染轉移的法律責任
[Abstract]:Trans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its harm is self-evident. 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o study the legal liability system of trans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and curb trans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behavio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ransnational pollution transfer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should be no-fault liability, the burden of proof should be shifted accordingly, and the theory of "inevitability" causality and epidemiology causality should be supported. The state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transfer of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subject of private law should bear civil liability,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and even criminal l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南昌大學法學院;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招標立項課題“控制國外污染轉移立法問題研究”(JD0066)
【分類號】:D996.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曾凡銀,郭羽誕;綠色壁壘與污染產業(yè)轉移成因及對策研究[J];財經研究;2004年04期
2 彭丁帶;舒小慶;;共同但有區(qū)別責任原則與跨國污染轉移控制[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鐘筱紅;陳彬;;論污染轉移的內涵與本質[J];生產力研究;2008年1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萍;王海峰;;農村工業(yè)化背景下環(huán)境友好型新農村建設思考[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謝麗霜;;西部地區(qū)承接東部產業(yè)轉移的環(huán)境風險及防范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9年01期
3 黃廬進;何時有;;論FDI對我國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8年01期
4 徐鶴;陳海英;廖卓玲;;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環(huán)境安全研究綜述[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劉夢蘭;莫守忠;;論污染者自負原則[J];法學評論;2007年06期
6 戈華清;;論污染轉移規(guī)制中的農民環(huán)境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9年30期
7 胡峰;陳彬;;污染轉移的法學解讀[J];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04期
8 樂小芳;張穎;;我國城鄉(xiāng)環(huán)境污染轉移探析[J];創(chuàng)新;2013年02期
9 彭丁帶;;控制外國污染轉移應確立污染者自負原則[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沙文兵;石濤;;外商直接投資的環(huán)境效應——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彬;;污染轉移的法學解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huán)經濟立法研究——2005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2 孫新章;;外貿及外資的總體環(huán)境效應與對策[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1)[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鐘明春;基于利益視角下的環(huán)境治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牛海霞;跨國污染轉移對中國的滲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梁紅;循環(huán)經濟中的價格形成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4 馬濤;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生態(tài)要素流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雪梅;環(huán)境保護對我國造紙產業(yè)國際競爭力影響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肖宏;環(huán)境規(guī)制約束下污染密集型企業(yè)越界遷移及其治理[D];復旦大學;2008年
7 李惠茹;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效應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8 陳紅蕾;自由貿易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青華;區(qū)域污染轉移的法律規(guī)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楊浩;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1年
3 王佳琦;外商直接投資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元振海;甘肅省承接產業(yè)轉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評價[D];蘭州大學;2011年
5 趙寒;我國工業(yè)行業(yè)外商投資對環(huán)境影響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王新宇;JL公司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7 楊少波;論WTO體系下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8 葉燕;產業(yè)轉移與江西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9 曲蕾;綠色壁壘的經濟學分析及其對浙江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王雪;綠色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凡銀,郭羽誕;綠色壁壘與污染產業(yè)轉移成因及對策研究[J];財經研究;2004年04期
2 王曉麗;;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芻議[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3 陳彬;鐘筱紅;;外資準入中的污染轉移及其控制[J];國際經貿探索;2007年04期
4 夏友富;外商轉移污染密集產業(yè)的對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5年02期
5 李摯萍;加入WTO后我國控制外國污染轉移法律對策的調整與完善[J];環(huán)境保護;2000年12期
6 曹樹青;環(huán)境污染轉嫁問題的法律控制[J];環(huán)境導報;2000年02期
7 曾凡銀,馮宗憲;基于環(huán)境的我國國際競爭力[J];經濟學家;2001年05期
8 邊永民;;論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在國際環(huán)境法中的地位[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曹樹青;環(huán)境污染轉嫁的幾個基本問題——污染轉嫁的概念、途徑、本質及法律控制[J];皖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靳樂山;環(huán)境污染的國際轉移與城鄉(xiāng)轉移[J];中國環(huán)境科學;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蕾;王喜云;;淺談好意同乘民事責任的歸責與承擔[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2 楊婧;;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J];商品與質量;2010年S8期
3 吳雙紅;;談合同中的違約責任[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4 顧媛媛;;論共同侵權的構成要件及責任承擔[J];法制與社會;2008年11期
5 李學成;王豐民;;論“公平責任原則”不應成為侵權法歸責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0年24期
6 王鳳濤;;自然懸掛物墜落致人損害的責任[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趙富真;;淺論合同的違約責任[J];法制與社會;2008年14期
8 陸瑩然;;中小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人身傷害侵權的幾個相關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0年30期
9 俞欣妙;;探析網(wǎng)絡廣告中ISP的責任承擔問題[J];法制與社會;2008年23期
10 曹旎;;淺析交強險的責任承擔與侵權行為法原則[J];技術與市場;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柴振國;;契約法中歸責原則的經濟學考察[A];2007年全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汪煒;靖博;;互有過失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的博弈分析[A];中國航?萍純(yōu)秀論文集(2010)[C];2010年
3 廖建求;姜孝賢;;法經濟學語境下的環(huán)境侵權歸責原則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粘怡群;;淺析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A];2004—2005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孟春陽;;環(huán)境侵權民事責任歸責原則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6 舒e,
本文編號:22364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23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