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S協(xié)定與中國知識產(chǎn)權法制的變革
本文選題:WTO + TRIPS協(xié)定; 參考:《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1年07期
【摘要】:TRIPS協(xié)定在中國生效的十年,推動了中國知識產(chǎn)權法制的變革,表現(xiàn)在確認了知識產(chǎn)權權利屬性、完善了知識產(chǎn)權法律體系、提升了知識產(chǎn)權戰(zhàn)略高度、突出了知識產(chǎn)權貿(mào)易地位、便利了知識產(chǎn)權國際保護、強化了知識產(chǎn)權社會意識等,但中國知識產(chǎn)權法制仍存在不足之處,例如體系化貧弱、保護路徑偏向、公私關系失衡、配套機制闕如、創(chuàng)造運用脫節(jié)等,今后完善中國知識產(chǎn)權法制應當首先面向市場,使之因應市場經(jīng)濟的需求,其次應當對外來的知識產(chǎn)權法律進行必要的本土化,使之內(nèi)化為中國知識產(chǎn)權法律本體的有機組成。
[Abstract]:Ten years after the TRIPS Agreement came into effect in China, it has promoted the reform of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oper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and the ele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ic height. The trade statu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en highlighted,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en facilitated, and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en strengthen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such as systematization of the poor and weak, biased path of protection, and imbala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should first be market-orien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secondly, foreig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 should be made necessary localization. Make it internalize as the organic compo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ontology in China.
【作者單位】: 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
【分類號】:D997.1;D996.1;D923.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馮曉青,劉淑華;試論知識產(chǎn)權的私權屬性及其公權化趨向[J];中國法學;2004年01期
2 蕭凱;WTO的制度性影響及其法律分析[J];法學評論;2000年04期
3 李永明,呂益林;論知識產(chǎn)權之公權性質(zhì)——對“知識產(chǎn)權屬于私權”的補充[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吳漢東;知識產(chǎn)權的私權與人權屬性——以《知識產(chǎn)權協(xié)議》與《世界人權公約》為對象[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與中國法治建設[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征漢年;劉玲;;習慣權利基本問題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3 胡小紅;論私法的強行性規(guī)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章禮福,李衛(wèi)東;“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李鐘書,翁里;論城市拆遷中社會利益和經(jīng)濟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孫洪坤;;人權保障與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宋振美,劉翠娥;道德與文明:誰是權威——盧梭歷史觀悖論之揭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葉強,朱今;公民憲政意識:憲政建設的觀念基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行燕舞;論反不正當競爭請求權——以知識產(chǎn)權保護為基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朱曉燕;;WTO環(huán)境規(guī)則在中國的適用[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2年
3 李玉紅;;論和諧社會框架下的納稅人權利保護[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曾波濤;陳曉陽;許婷婷;曹永福;;單病種限價:對道德與利益的雙趨選擇[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朱曉鵬;;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啟蒙性質(zhì)[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馮濤;;“政府產(chǎn)權”范式的理論內(nèi)涵及其對政府改革的意義[A];“改革30年中國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暨陜西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胡永攀;;論美國關稅法第337節(jié)與GATT、TRIPs協(xié)議的沖突[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jīng)濟法卷)[C];2006年
8 李智;王安平;;論抗戰(zhàn)時期中間勢力的憲政思潮[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朱光喜;;西方國家選民問責政府的路徑分析——兼談西方國家選舉對政府問責的影響[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玉強;帥學明;;論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訴求[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高新民;中國共產(chǎn)黨活動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孫笑俠;程序的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卓澤淵;法的價值總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林廣華;違憲審查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張華;經(jīng)驗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余雁剛;中國稅收制度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10 袁星侯;中西政府預算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婧;世界交往新潮與中國主動走向世界機遇的錯失:1760—184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柯敏;違約責任歸責原則之比較[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3 李斌;有關合同法中顯失公平規(guī)則的探討[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4 吳曉明;行政合同若干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張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中國法治之啟迪[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伍浩鵬;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7 雷天遙;價值視野中的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D];湘潭大學;2001年
8 丁敏;清代華北地區(qū)田房契約文書粘連結構及其契約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侯焱;國家主權原則依然是國際法最基本的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王新宇;法律意識之理論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信春鷹;;法律移植的理論與實踐[J];北方法學;2007年03期
2 喬生;我國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2年03期
3 曹新明;知識產(chǎn)權與民法典連接模式之選擇——以《知識產(chǎn)權法典》的編纂為視角[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4 趙中孚;邢海寶;卞江生;;1999年民商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法學家;2000年01期
5 劉華,戚昌文;直面知識經(jīng)濟:知識產(chǎn)權制度的沖突、調(diào)整與發(fā)展走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6 韓玉雄,李懷祖;關于中國知識產(chǎn)權保護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5年03期
7 公丕祥;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J];法學研究;2000年06期
8 吳漢東;知識產(chǎn)權國際保護制度的變革與發(fā)展[J];法學研究;2005年03期
9 易軍;;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私法[J];法學研究;2006年01期
10 吳漢東;;文化多樣性的主權、人權與私權分析[J];法學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同峰;《TRIPS協(xié)定》與中國知識產(chǎn)權的立法和執(zhí)法[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馮忠武;TRIPS協(xié)定與獸藥知識產(chǎn)權保護[J];中國獸藥雜志;2003年04期
3 辛柏春;;TRIPS協(xié)定與國際貿(mào)易中的知識產(chǎn)權壁壘[J];北方法學;2009年01期
4 沈敏榮;政府與市場的法律思考[J];行政論壇;2000年04期
5 李莉,肖華燕;加入WTO的文化獨立[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01期
6 王海燕;WTO環(huán)境下公安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梁濤;試論入世后我國政府的人才戰(zhàn)略[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閆向榮;WTO條件下完善我國電信領域的法律體系[J];經(jīng)濟師;2003年01期
9 林希婭;加入WTO:我市如何適應[J];福州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桁林;WTO的理解與經(jīng)濟法改革[J];甘肅理論學刊;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辛娜;;西部圖書館與WTO[A];圖書館與西部大開發(fā)——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四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江必新;程琥;;論判例在WTO爭端解決中的適用[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3 趙亮;;WTO與中國環(huán)境標志的對策[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2年
4 金孝柏;;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程序正義[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5 呂炳斌;;WTO爭端解決上訴機構“完成分析”問題研究[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6 潘艷;;WTO體制下兩岸四地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模式的法律選擇[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7 賈雪池;;WTO與中國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2年
8 韓振;;加入WTO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變革[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9 安衛(wèi)華;;積極應對入世,建設信用政府[A];入世與政府先行[C];2002年
10 束克欣;;加入WTO對我國土地市場發(fā)展的影響[A];中國土地學會625論壇-第十二個全國“土地日”:建設規(guī)范的土地市場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商報記者 李雪 徐楠;WTO469頁報告背后的中美文化貿(mào)易[N];北京商報;2009年
2 亦非;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沒有違背WTO規(guī)則[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3 特約評論員 錢學鋒;WTO裁決或將倒逼中國深化改革[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4 記者 秦京午;WTO與中國:北京國際論壇開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5 記者 郭麗琴;易小準履新中國駐WTO大使[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楊舒;俄羅斯離WTO僅一步之遙[N];國際商報;2011年
7 記者 尚軍;歐盟:美救助汽車業(yè)勿踏WTO“雷區(qū)”[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8 杜文;創(chuàng)維獲WTO先進事務工作站殊榮[N];科技日報;2009年
9 特派記者 師琰;“低強保護”日興 WTO灰色地帶待清理[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10 ;中方要求與美方在WTO規(guī)則下磋商[N];民營經(jīng)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全小蓮;WTO透明度原則:內(nèi)涵、發(fā)展與影響[D];吉林大學;2010年
2 趙恩廣;論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爭端解決機制在WTO框架下的并存及拓展[D];復旦大學;2010年
3 高田甜;WTO爭端解決機制證明負擔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高田甜;WTO爭端解決機制證明負擔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曾煒;WTO法中的必要性檢驗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朱洲;中國種子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7 黃澗秋;保障措施實施條件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8 周駿宇;加入WTO與我國的制度變遷[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陳麗華;WTO與中國外資法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10 楊建鋒;論TRIPS協(xié)定下商標注冊制度[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曉茹;WTO與貿(mào)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孫煈;WTO專家組職權范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青;論WTO法律中“關稅”和“國內(nèi)稅”的關系[D];蘇州大學;2010年
4 曹志敏;能源貿(mào)易與WTO體制[D];蘇州大學;2010年
5 翟明魯;WTO框架下的動物福利壁壘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翟明魯;WTO框架下的動物福利壁壘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萍;WTO框架下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組織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謝妍;論風險預警原則及其在WTO法律框架中的可適用性[D];蘇州大學;2010年
9 岳s,
本文編號:19441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94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