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探析
本文關鍵詞: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wǎng) > 教育論文發(fā)表 > 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探析
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探析
發(fā)布日期: 2013-10-05 發(fā)布:
2013年26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摘要:為了提升國際法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引入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各個國際法教學機構的共識,但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尚未形成整體的清晰認識。通過闡述案例教學法在講授國際法原理,分析、解決國際法問題和提高學生能力四個方面的重要性,希望能夠為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
中國論文網(wǎng)
關鍵詞:國際法;案例教學法;重要性
作者簡介:李英(1965-),女,北京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顏行志(1990-),男,浙江溫嶺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6-0073-02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法,關鍵在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設計者和引導者,而非純粹的知識傳授者。案例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哥倫布·蘭代爾于19世紀70年代提出,并引入法律教育領域。運用具體案例來分析、說明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則,運用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則來解決具體問題,這是法學案例教學法的真實含義。國際法是調整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法人格的實體之間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在國際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今天,掌握國際法知識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采用國際法案例教學法,對于高等學校培養(yǎng)國際法律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講授國際法的基本原理
1.國際法基本原理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當前國內法學教育以傳統(tǒng)教材授課為主。由于國際法內容繁多、遠離日常生活,在大多數(shù)的授課過程中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講授國際法基本原理時,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內容平面地展示給學生,即便是層次分明、體系明確,但并不有利于學生對于國際法的深入理解與體會,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是事倍功半的,降低了國際法的教學水平。
2.運用案例教學法講授國際法原理的必要性
不管是傳統(tǒng)的教材授課教學法還是案例教學法,國際法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國際法的相關概念、原則和規(guī)則。區(qū)分傳統(tǒng)教材授課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劣需要從學生學習效率、學習效果以及學習興趣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以具體案例作為國際法教學的切入點,通過案例教學法分析國際法原理,為學生呈現(xiàn)一部生動而精彩的國際法“教材”,形成關于國際法原理直接而感性的認識,從而達到更好掌握課堂內容的目的。
以自保權為例。國際法上的自保權是國家為保護自身生存和安全而采取措施的權利,包括防御權和自衛(wèi)權。如果單純地采用教材授課教學法,那么學生只能從概念上簡單地了解自保權,對于自保權的實際操作和實踐中面臨的問題知之甚少。如果通過國際法案例教學法,選取國際法上自保權的經典案例“加洛林號案”,通過案例分析來把握自保權的真實含義,在國際法的教學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學法在講授國際法相關原理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材授課法顯得更加靈活和深入,在授課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來說都是一種較為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國際法的具體問題
1.國際形勢與國際問題
2012年的國際形式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世界力量逐步由西方轉向東方的大趨勢一直不變;大國之間競爭與合作依然并存;亞太地區(qū)追求繁榮、穩(wěn)定、發(fā)展的總體意愿不變;中國在國際形式的分析與應對上更加成熟。綜上,當前的國際形式依然是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的,但個別國家之間尚存在沖突,在國際法方面主要體現(xiàn)領土沖突,伊米亞島、竹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的權屬爭端愈發(fā)激烈。在國際法教學過程中,對于國際形式與國際問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傳統(tǒng)的國際法教學局限于課本教材的理論講授,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對于國際法學習的興趣以及國際法知識的拓展。
2.運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國際法具體問題的迫切性
對于國際法學學生來說,不僅僅要學習國際法現(xiàn)有的理論體系,同時也要對關于國際法未決的問題具有獨立思考、系統(tǒng)分析的能力。國際法教材上單純的概念闡述顯然不能夠有效訓練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通過教材理論實際案例的結合,在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中,逐步了解并分析國際法的具體問題,提出獨立思考的建議。以中日“沖之鳥礁”爭議為例來闡述運用案例教學法在分析國際法具體問題上的迫切性。
沖之鳥礁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一塊礁石,其在高潮時僅有兩部分露出水面,合計面積不超過8平方米。日方主張“沖之鳥礁”為島嶼,應當享有領海、毗連區(qū)和專屬經濟區(qū),其主張依據(jù)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1款,島嶼是四面環(huán)水并在高潮時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qū)域。中國主張“沖之鳥礁”為巖礁,不享有毗連區(qū)和專屬經濟區(qū)。其主張的依據(jù)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款,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巖礁,不應享有專屬經濟區(qū)或大陸架。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之所以雙方對于沖之鳥礁的國際法屬性存在爭議,是因為海洋法公約沒有對“巖礁”的內涵與外延作出明確的界定。通過這樣的一則案例分析,學生能夠很清晰地發(fā)現(xiàn)“沖之鳥礁”爭議的原因在于《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島嶼制度上規(guī)定的不足。在對國際法問題的分析上,不能生搬硬套書本的教材理論,更要結合案例,在案例中分析國際法問題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為解決國際法具體問題展開討論
1.國際法具體問題的課堂討論
國際法具體問題的解決并不能只依靠教材上的理論,更需要在實際的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而現(xiàn)有的國際法教學雖然偶爾會穿插相關的案例,但在案例的穿插過程中,缺乏了學生共同討論、獨立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教師提供一個案例,然后學生甚至還沒看完案例全部的時候就公布了參考答案。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難以提高學習國際法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在國際法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對國際法具體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尋找解決對策,成為了今后國際法教學的一大方向。 2.運用案例教學法討論解決國際法具體問題的可行性
國際法學習的目的在于解決國際法的具體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材授課中,學生學習到的只是純粹的國際法原理,是經過諸多專家教授系統(tǒng)加工后的精華。這樣的理論知識是一門學科的精髓所在,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則無異于天方夜譚。當前的國際法學教育試圖教導學生以明確的標準來解決所有發(fā)生的國際法問題,顯然是難以實現(xiàn)的。在國際法案例教學中,選取一個典型案例,,通過討論分析該案例中雙方所采取的措施,為解決國際法具體問題提供借鑒。以下將從日俄北方四島之爭來對國際法上的領土爭端問題進行分析。
日俄北方四島之爭由來已久,雙方為獲取島嶼的主權而采取了諸多手段。根據(jù)雙方所占優(yōu)勢的不同,其采取的策略也各有不同,沒有實際控制權的多運用經濟和外交手段,而有實際控制權的則更加注重加強其實際控制。在解決其他由于領土爭端引起的國際法問題中,可以適當引入相關的案例,通過分析案例中雙方采取措施,為解決國際法問題提供對策。
四、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學習國際法的最終目的
國際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所學的國際法原理運用到實踐中,解決當前世界存在的國際法方面的爭端。而國際法原理從理論到實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在長期的國際法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歷練和總結,慢慢具備從國際法理論到實踐的思維與能力,這是國際法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國際法教學的基本方向。整個國際法教學都應當圍繞這樣一個中心,案例是國際法理論和國際法實踐的完美結合,運用原理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領會原理。
2.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重要性
在國際法的整體教學中,依然需要各方面資源的整合,引入案例教學法并不是對于其他教學方式的徹底否定,只是通過更多的方式,來為學生學好國際法提供幫助。在國際法以及其他法律的教學過程中,法條、教科書、文獻材料和具體案例都是缺一不可的。法條能夠提供最為精確的法律意思表達,能夠為解決國際法問題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教科書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框架,能夠為學生展現(xiàn)國際法的整體面貌,有助于對國際法知識的系統(tǒng)理解與掌握;文獻資料有助于學生提高國際法理論學習的寬度與深度,通過研究國際法的法律淵源和國外國際法專家的觀點主張,使得學生對于國際法的理論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對于國際法的原則、規(guī)則以及具體的法律制度掌握也將更加純熟;具體案例能夠為學生提供國際法相關原理在實際案例中的運用模式,有效地鍛煉學生解決國際法具體案例的思維模式,是國際法理論學習的目的所在,也是國際法學習的真實內涵。
國際法案例教學的過程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確定主題、選取案例、剖析案例、實際運用。在剖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面對的不僅僅是案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進展,還會面對國內外國際法學者對于該案例的評析以及國際法學或者仲裁機構對于該案例的判決或裁定。在這樣的案例剖析中,學生要做的是找出案例涉及的國際法問題,跟著專家學者、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思路,去慢慢體會分析一個案例的步驟與方法,學會像律師一樣思考,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逐步形成對于國際法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的思維方式。通過案例的方式講授國際法的相關原理,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是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法學教育的大趨勢。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縝密思考、謹慎行動的基本素養(yǎng),在之后的實際運用過程中,能夠將書上所學的國際法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社會中的國際法具體案例結合起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國際法學生。
五、結語
國際法案例教學法在我國國內的運用已經逐步開展起來了,人們在普遍關注如何運用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忽視了為什么要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認識尚存在不足。案例教學法在國際法教學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國際法問題和爭端的重要方式。在今后的國際法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用好案例教學法,將案例教學和教材教學結合一起,共同促進國際法學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里立.國際法案例教學的緣起與實踐[J].山東省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青年工作論壇,2010,(5).
[2]劉欣.“2012年國際形式與中國外交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展望,2013,(1).
[3]葉劍發(fā),陳曦.從國際法案例看島嶼主權理論變化及最新發(fā)展[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
[4]郭晨曦.釣魚島爭端及中國的應對戰(zhàn)略研究[D].江西:南昌大學,
2011.
。ㄘ熑尉庉嫞和跻馇伲
本文關鍵詞:國際法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95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0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