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范圍探究
本文關鍵詞:適宜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范圍探究
【摘要】:人民調解作為一種制度化、經(jīng)常化和專門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在處理民事糾紛方面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事糾紛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結構、糾紛所涉及事實的復雜程度以及糾紛所蘊含利益的不同,客觀上造成人民調解解決民事糾紛的效果是有差異的。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制度的功能,應科學、理性地看待人民調解在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人民調解民間性、群眾性的本質屬性,合理確定適用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范圍,創(chuàng)造保障當事人自愿原則實施的外部條件。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人民調解 適用范圍 解紛效果
【分類號】:D926
【正文快照】: “如果一個糾紛未得到根本解決,那么社會機體上就可能產生潰爛的傷口;如果糾紛是以不適當?shù)暮筒还姆绞浇鉀Q的,那么社會機體上就會留下一個創(chuàng)傷,而且這種創(chuàng)傷的增多,又有可能嚴重危及對令人滿意的社會秩序的維護。”[1]訴訟、仲裁、調解、和解等雖然同為人們常用的民事糾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梁平;;協(xié)動主義:訴訟與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關系定位——基于人民調解的制度規(guī)范與地方實踐的分析[J];河北法學;2010年09期
2 郭星華,王平;中國農村的糾紛與解決途徑——關于中國農村法律意識與法律行為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露;吳亞楠;;略論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人訴訟的可行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2 王亞明;;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糾紛解決機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3 張娟;;行政訴訟簡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程乃勝;;龐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5 陳有勇;;尋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6 陳立峰;王海亮;;經(jīng)濟全球化對國際經(jīng)濟法拘束力的影響——從彼德斯曼關于國際經(jīng)濟法憲政功能的視角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7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徐兵;論平等——公民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9 王樂夫,張富;公共行政的價值范疇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章禮強;民俗與民法[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維智;;合意在刑事訴訟中的應用及其限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張淑磊;;淺析行政裁量的控制——以行政裁量基準為視角[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柯華慶;;法律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謝曉堯;;也論知識產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一個外部性的視角[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王鳳濤;;年齡與職業(yè)門檻——雇用年齡限制的正當性[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李勝蘭;何朝丹;;中國民營企業(yè)治理與法律和社會資本互動機制研究[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熊春泉;童春榮;;規(guī)范量刑與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納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歐丹;;農村刑事糾紛解決機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課題[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9 葉勇;;政府流程:主題意蘊、現(xiàn)實檢視與優(yōu)化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黃金橋;;法治視閾中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價值取向[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銀曉丹;企業(yè)國有資產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9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屈怡;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孫琳;我國獸藥市場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張兵;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于大偉;我國轉基因種子市場規(guī)制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李研;論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D];河北大學;2009年
8 高峰;量能課稅原則與當代中國稅法改革的理念轉換[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謝華;關于構建中國體育仲裁制度及相關理論問題之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力;基層法院法官專業(yè)化問題——現(xiàn)狀、成因與出路[J];比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章武生,張大海;論德國的起訴前強制調解制度[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3 蘇力;知識在法律中的力量[J];法學;2002年12期
4 陳運生,田贊;農村民事糾紛的非訴訟解決機制[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5 麥宜生,王平;糾紛與法律需求——以北京的調查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6 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與建設現(xiàn)代法治國家[J];江海學刊;1998年01期
7 江偉;謝俊;;訴訟與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關系新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黃文藝;論中國法律發(fā)展研究的兩大范式[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03期
9 宋明;;人民調解的現(xiàn)代定位:糾紛解決機制中的“第三領域”[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3期
10 公丕祥;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面臨的四大矛盾[J];探索與爭鳴;199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春富;;我們是如何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在全國人民調解工作石家莊現(xiàn)場會上的發(fā)言(摘錄)[J];人民調解;2004年07期
2 ;探析鎮(zhèn)(街道)調委會的定位與運作[J];人民調解;2004年07期
3 孟慶忠;;贊《人民調解》[J];人民調解;2004年11期
4 馬保民;;堅持“三個圍繞” 推動人民調解工作發(fā)展[J];人民調解;2004年11期
5 施朝興;;認真貫徹“三個文件” 實現(xiàn)人民調解工作的“五個轉變”[J];人民調解;2004年12期
6 張家茂;;試論新時期民間糾紛的特點及人民調解工作的發(fā)展思路[J];人民調解;2004年06期
7 史延河;;淺談人民調解協(xié)議[J];人民調解;2004年06期
8 本刊;;石家莊市人民調解工作邁大步[J];人民調解;2004年06期
9 ;探索人民調解工作專業(yè)化、社會化建設之路[J];人民調解;2004年10期
10 楊育林;規(guī)范人民調解協(xié)議 提高人民調解工作水平[J];中國司法;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斌;;加強和完善人民調解工作 不斷提高黨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2 熊明華;;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 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A];湖南省第十屆公安理論研討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課題論文集[C];2008年
3 張云香;;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創(chuàng)新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江西衛(wèi)視“金牌調解”的啟示[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4 楊兵;;調解協(xié)議司法確認決定書的效力及其瑕疵救濟——兼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調解協(xié)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guī)定》的相關規(guī)定[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5 高雪梅;;律師參與社區(qū)調解與社會和諧[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春楊;;完善人民調解 化解社會矛盾——從華北人民政府《關于民間糾紛調解的決定》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7 劉淑娟;徐麟;;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互動與協(xié)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重讀董必武《論加強人民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8 春楊;;人民調解是人民司法的重要補充——讀華北人民政府《關于民間糾紛調解的決定》[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9 況國高;;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 促進和諧上高建設——上高縣推進“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體會[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通訊員楊鵬程;全省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在肥召開[N];安徽日報;2002年
2 記者 譚西 通訊員 陳厚道;人民調解,社會和諧的潤滑劑[N];安康日報;2005年
3 邢海水;用先進典型引領人民調解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N];承德日報;2005年
4 柏紹金 馬賽美;雙柏縣人民調解工作措施扎實[N];楚雄日報(漢);2005年
5 羅寶珠;我州人民調解工作取得新進展[N];楚雄日報(漢);2005年
6 潘學安;全面認識人民調解的地位作用 加強和重視人民調解工作[N];楚雄日報(漢);2005年
7 記者王宇;全國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召開[N];法制日報;2002年
8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肖揚;在全國人民調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法制日報;2002年
9 司法部副部長段正坤;在全國人民調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N];法制日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王宇;規(guī)范加強人民調解工作[N];法制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梁宏輝;人民調解的監(jiān)管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2 宋明;人民調解糾紛解決機制的法社會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橋;和諧社會背景下湖南省人民調解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李舒華;人民調解協(xié)議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3 談芳;人民調解與訴訟銜接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賀利云;人民調解的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唐茂林;論人民調解的轉型[D];湘潭大學;2006年
6 郭曉鋒;人民調解的探究與重構[D];河南大學;2007年
7 丘申長;論人民調解復興[D];廈門大學;2007年
8 張紅;人民調解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霞;論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效力及其制度完善[D];湘潭大學;2011年
10 黃小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探索及歷史啟示[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295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2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