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土司的行政司法活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19:07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特殊情況而設計的統(tǒng)治方式,起源于元代,在明代臻于完備,于清代開始衰落,雍正朝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便是其走向衰落的標志。土司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央王朝實現了形式上的統(tǒng)一,同時也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規(guī)范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相處模式,但是也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qū)建立流官縣治的過程,使得雍正朝的改土歸流得以大規(guī)模的推行。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涼山地區(qū)由于其封閉的地理位置,相較于云貴土司統(tǒng)治地區(qū),發(fā)展緩慢,其濃烈的地方印記使得清代在此地的改流推行反反復復,難以徹底的建立流官縣治。涼山地區(qū)落后的生產力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決定了中央政府的流官之治難以在涼山社會徹底確立下來,即使建立了縣治,地方上的官員仍然需要借助彝族土司的力量來實現當地的管理活動。其活動內容涉及協助地方官員抓捕逃犯、在本轄區(qū)內進行偵察活動掌握犯人動向、在本轄區(qū)內承擔保路責任保障來往彝區(qū)商旅行路安全、清查戶口、收取賦稅、代為交易、按照夷例調節(jié)彝人之間糾紛、為涉案屬民做保、參與涉及彝人的審判等。從這些協助作用中可以看出流官和土職之間相互配合,維護地方治安和司法秩序的一面,并且土...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課題的學術意義和實用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內容
2 涼山彝族社會及彝族土司的基本情況
2.1 涼山彝族社會的概況
2.1.1 涼山社會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
2.1.2 涼山社會的經濟發(fā)展狀況
2.1.3 涼山社會的等級劃分
2.2 涼山彝族土司的概況
3 涼山彝族土司的行政司法活動
3.1 土司具有雙重屬性
3.1.1 原有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3.1.2 代理活動的受益人
3.2 未徹底推行的改流政策
3.2.1 土司協助政府維護地方治安
3.2.2 配合政策落實促進地方發(fā)展
3.3 土司的司法活動
3.3.1 名亡實存的土司調解活動
3.3.2 受到限制的審理活動
3.3.3 具有民族特性的土司司法
4 流土并置,緣俗而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953469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課題的學術意義和實用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內容
2 涼山彝族社會及彝族土司的基本情況
2.1 涼山彝族社會的概況
2.1.1 涼山社會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
2.1.2 涼山社會的經濟發(fā)展狀況
2.1.3 涼山社會的等級劃分
2.2 涼山彝族土司的概況
3 涼山彝族土司的行政司法活動
3.1 土司具有雙重屬性
3.1.1 原有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3.1.2 代理活動的受益人
3.2 未徹底推行的改流政策
3.2.1 土司協助政府維護地方治安
3.2.2 配合政策落實促進地方發(fā)展
3.3 土司的司法活動
3.3.1 名亡實存的土司調解活動
3.3.2 受到限制的審理活動
3.3.3 具有民族特性的土司司法
4 流土并置,緣俗而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9534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5346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