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工作人員犯罪問題的倫理審視——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追問
本文選題:司法工作人員 + 共同體 ; 參考:《倫理學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司法工作人員犯罪現(xiàn)象的客觀存在,不僅僅只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或個體道德修養(yǎng)不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司法共同體沒有構建符合自身的價值話語系統(tǒng),從而未能在規(guī)則失范或空場的情景中對個體的行為產生一種宰制性的約束與威懾力量,究其原因,則是建構司法共同體價值話語系統(tǒng)的進程中,我們失去了一種文化的自覺性,而是在"激進主義"的導向下踐行了"拿來主義",失去了"自我",也陷進了"無我"的精神困境之中。
[Abstract]: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criminal phenomenon of judicial staff is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imperfect legal system or inadequate individual moral cultivation, but also the fact that the judicial community has not constructed a value discourse system that conforms to its own. Therefore, the failure to produce a kind of dominating restraint and deterrent to individual behavior in the situation of abnormal rules or empty field is due to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value discourse system of judicial community, and we have lost a kind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valu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judicial community, and the reason i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value discourse in the judicial community, we lose a kind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B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radicalism" practice, lost "self", but also into the "no-self" spiritual dilemma.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
【基金】:最高人民檢察院2011年課題“司法工作人員犯罪的倫理審視與司法倫理塑造”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瑞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形成了嗎(下)——以辯護律師調查權問題為切入的分析[J];中國司法;2008年03期
2 劉志琴;;請為“封建社會理論研究”松綁![J];讀書;2009年06期
3 張啟江;;法倫理學研究的時代價值[J];時代法學;2010年06期
4 許章潤;以法律為業(yè)——關于近代中國語境下的法律公民與法律理性的思考[J];金陵法律評論;2003年01期
5 張大海;;理論與實然之間:有關司法職業(yè)共同體的話題[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黃捷;段平華;;論程序法治文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7 方樂;;法律實踐如何面對“家庭”?[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4期
8 方樂;;司法如何面對道德?[J];中外法學;2010年02期
9 王啟梁;;“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建構可能——基于提出—觀察—修正的理論發(fā)展進路[J];現(xiàn)代法學;2007年04期
10 譚玲;何國強;;再論法律職業(yè)化與法律職業(yè)共同體[J];政法學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高力;廖煉忠;;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社會轉型[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7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8 張順;;解構司法民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9 周進軍;;論民事司法兩效背離的柔性契合——從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切入[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10 王浩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體性原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建華;;儒學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家園[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2 任建東;;網絡游戲的道德資源性分析[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三)[C];2007年
3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4 李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新趨向[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董軍;楊萍;;本體思維的倫理轉型與生態(tài)價值觀之確立[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薛桂波;;科學精神與倫理精神[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童恒萍;;環(huán)境倫理學視野中的科學發(fā)展觀[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樊浩;;“生態(tài)文明”的道德哲學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效羽;;隱私權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論公法隱私權與私法隱私權[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周秋君;中國與歐盟:一種集體身份動態(tài)系統(tǒng)的建構主義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勇;歐盟科技一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體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范園園;我國行政程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秦璐;網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楊小強;對我國資格刑的分析與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黃涵華;完善我國監(jiān)外執(zhí)行法律監(jiān)督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章潤;那一片學思與法意——介紹一個法學院討論班[J];比較法研究;2001年04期
2 王冠璽;;再論中國法學發(fā)展的“十字現(xiàn)象”(下)——從現(xiàn)代化法律的繼受中反思“中國特色”[J];比較法研究;2009年03期
3 欒少湖;王中;;關于“法官眼中的律師”與“律師眼中的法官”的調研報告[J];中國司法;2006年12期
4 王瑋;當代中國法倫理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第三次“北京應用倫理學論壇”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4年06期
5 劉治斌;謹慎地看待法律職業(yè)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方樂;;司法行為及其選擇的文化注釋——以轉型司法中的中國法官為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方樂;;法官判決的知識基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徐鈍;;論司法能動的道德風險——道德權利語境下的比較性詮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許章潤;法律信仰與民族國家[J];讀書;2003年01期
10 劉志琴;;請為“封建社會理論研究”松綁![J];讀書;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力;廖煉忠;;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社會轉型[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王紅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制度倫理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林U嗕:;[N];法制日報;2002年
2 陳虹偉邋實習記者 朱宏;[N];法制日報;2007年
3 王松苗邋王麗麗;[N];檢察日報;2008年
4 李辰 安平;[N];人民法院報;2010年
5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N];人民法院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偉剛;[N];人民法院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真文;法律與道德的界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賽蘭;;徇私枉法罪的主體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黃立;;關于“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調查[J];社科縱橫;2006年01期
3 黃亞宇;;論公務員范圍擴大化的不妥[J];法制與經濟(下半月);2007年07期
4 ;動作[J];中國人大;2010年20期
5 張健雄;;大市場建設對共同農業(yè)政策的意義[J];歐洲研究;1991年04期
6 江琴;;認同、文化與分配正義——解讀鮑曼的《共同體》[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吳惠紅;;論馬克思恩格斯合理發(fā)展思想的三維向度[J];廣西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8 王立;;正義與應得[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9 諸葛倉麟;歐洲共同體改革農業(yè)政策的嘗試[J];w,
本文編號:18543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5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