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復仇問題的法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12:11
古代復仇者的結局要么是依法裁決的“死”,要么是被統(tǒng)治者寬赦、社會輿論支持后的“生”,復仇將情理法的沖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法治社會里,對復仇的違法性毋庸置疑,但是復仇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仍困擾著法治建設。本文通過對古代復仇問題的研究,分析古人在復仇問題上探索的情理法結合的解決方式,對當今法治建設做出有益思考。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古代關于復仇的立法、司法狀況以及社會態(tài)度。雖然原始社會不存在復仇與法律的關系,出于完整性,對原始社會復仇狀況作了簡要介紹。各朝法律對復仇的態(tài)度基本保持一致地否定、打擊;而實際處置時,司法和社會輿論卻對復仇者給予了莫大的同情、支持和鼓勵。第二部分分析了復仇問題的根源和復仇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介紹了古人對復仇問題探索的情理法結合的解決方式及具體運用。由于施報文化的作用、儒家思想的影響以及司法權弊病的存在,復仇屢禁不止。古人為解決復仇問題體現(xiàn)的情理法的沖突進行了探索,采取多元標準,形成了情理法結合的解決方式,立法中形成了有特色的任官制度和恤刑制度,司法上強調執(zhí)法原情。在前文的基礎上,第三部分探討了古人在復仇問題上探索的情理法結合解決方式對法治社會的啟示。在法治社會首先應當對情、理...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國古代關于復仇問題的立法、司法狀況及社會態(tài)度
(一) 原始社會復仇狀況簡述
(二)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關于復仇問題的立法狀況
(三)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關于復仇問題的司法狀況及社會態(tài)度
二、中國古代復仇問題的根源、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及古人的探索
(一) 中國古代復仇問題產生的根源
1. 施報文化的作用
2. 儒家思想的影響
3. 司法權弊病的存在
(二) 中國古代復仇問題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
(三) 古人對復仇問題的解決方式及運用—情理法結合
1. 古人對復仇問題探索的情理法結合的解決方式
2. 情理法結合在古代的運用
三、古人在復仇問題上探索的情理法結合解決方式對法治社會的啟示
(一) 法治社會中對“情”、“理”、“法”的重新認識
(二) 情理法結合在法治社會的價值
1. 實現(xiàn)法律體系本土化
2. 保障司法公正
3. 增強判決執(zhí)行力
(三) 情理法結合在法治社會的運用
1. 立法吸收情理因素
2. 司法實踐中發(fā)揮情理的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禮法結合之中國倫理化法律[J]. 楚挺征. 法制與社會. 2008(23)
[2]中國傳統(tǒng)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之路徑初探——以“情”、“理”、“法”為切入點[J]. 錢繼磊. 政法論叢. 2008(04)
[3]復仇與法律[J]. 蘇力. 浙江人大. 2007(08)
[4]論“情理”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司法中的價值定位[J]. 孫睿昕.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5]中國古代天理、國法、人情之我見[J]. 張秋華.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07(02)
[6]復仇母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 萬水君. 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1)
[7]“情理法”與明代州縣司法審判[J]. 柏樺,崔永生. 學習與探索. 2006(01)
[8]天理、國法、人情的貫通與和諧——中國古代刑法發(fā)展的根據(jù)及其軌跡[J]. 吉紅.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05(06)
[9]淺談證人拒證權的價值分析及立法選擇[J]. 張偉剛.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2)
[10]復仇與法律——以《趙氏孤兒》為例[J]. 蘇力. 法學研究. 2005(01)
本文編號:3554036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國古代關于復仇問題的立法、司法狀況及社會態(tài)度
(一) 原始社會復仇狀況簡述
(二)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關于復仇問題的立法狀況
(三)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關于復仇問題的司法狀況及社會態(tài)度
二、中國古代復仇問題的根源、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及古人的探索
(一) 中國古代復仇問題產生的根源
1. 施報文化的作用
2. 儒家思想的影響
3. 司法權弊病的存在
(二) 中國古代復仇問題體現(xiàn)的情理法沖突
(三) 古人對復仇問題的解決方式及運用—情理法結合
1. 古人對復仇問題探索的情理法結合的解決方式
2. 情理法結合在古代的運用
三、古人在復仇問題上探索的情理法結合解決方式對法治社會的啟示
(一) 法治社會中對“情”、“理”、“法”的重新認識
(二) 情理法結合在法治社會的價值
1. 實現(xiàn)法律體系本土化
2. 保障司法公正
3. 增強判決執(zhí)行力
(三) 情理法結合在法治社會的運用
1. 立法吸收情理因素
2. 司法實踐中發(fā)揮情理的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禮法結合之中國倫理化法律[J]. 楚挺征. 法制與社會. 2008(23)
[2]中國傳統(tǒng)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之路徑初探——以“情”、“理”、“法”為切入點[J]. 錢繼磊. 政法論叢. 2008(04)
[3]復仇與法律[J]. 蘇力. 浙江人大. 2007(08)
[4]論“情理”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司法中的價值定位[J]. 孫睿昕.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5]中國古代天理、國法、人情之我見[J]. 張秋華.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07(02)
[6]復仇母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 萬水君. 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1)
[7]“情理法”與明代州縣司法審判[J]. 柏樺,崔永生. 學習與探索. 2006(01)
[8]天理、國法、人情的貫通與和諧——中國古代刑法發(fā)展的根據(jù)及其軌跡[J]. 吉紅.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05(06)
[9]淺談證人拒證權的價值分析及立法選擇[J]. 張偉剛.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2)
[10]復仇與法律——以《趙氏孤兒》為例[J]. 蘇力. 法學研究. 2005(01)
本文編號:35540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55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