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價值信念的真實主體——反思與克服價值虛無主義的基本前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賀來;現(xiàn)代人的價值處境與“責任倫理”的自覺[J];江海學刊;2004年04期
2 賀來;;深化“主體性”研究的重大課題——從“認知主體”到“價值主體”[J];學術月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君平;;羅爾斯正義論體系的三元結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陳彬;;論WTO的“自給自足性”——從“自給自足體系”概念出發(fā)[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3 陳靜;;他者倫理視域中的當代人際和諧建設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陳義平;論康德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胡萬年;王陽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與康德意志自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6 李革新;;從自然王國到自由王國——論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自由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7 胡萬年;;奧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維度——兼與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王紅;;消費文化時代的媒體倫理精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9 周育國;石曲;;公共理性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唐慧玲;;政治哲學視野下的羅爾斯差別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業(yè)進;莫志宏;;從集中控制到框架條件管理——城市規(guī)劃的演化理論視角[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2 宮睿;;作為理性的批判的“啟蒙”——對康德“啟蒙”思想的一個闡釋[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3 劉月嶺;;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葉國平;;羅爾斯程序正義思想研究——以《正義論》為中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趙祥祿;;“仁”與“絕對命令”——孔子與康德的道德人生觀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馬建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下的刑罰執(zhí)行——論強化服刑人員的思想教育[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8 徐大建;;社會公平、和諧與經(jīng)濟效率[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9 馬永慶;;公共文明建設中的榮辱觀教育[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10 陳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諧社會構建進程——淺議“排隊推動日”活動在社會秩序建設中的作用[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趙琰;組織與個體互為塑造關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霞;青少年網(wǎng)絡生態(tài)文明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趙丹怡;解讀約翰·密爾的自由觀[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魏宏娜;從拯救到被拯救——白銀時代文學作品中知識分子形象的轉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赤羽學;;論近代日本文學中的親子倫理觀[J];日本研究;2006年03期
2 黃權偉;;淺論公司獨立人格[J];法制與社會;2007年04期
3 張尚仁;;道家風骨——讀《道德經(jīng)》隨筆[J];思想戰(zhàn)線;2007年05期
4 胡萬年;;奧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辨正[J];理論界;2009年12期
5 陳芬;對社會主義本質(zhì)的歷史唯物主義思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6 李穎;;一人公司的合理性及防弊措施研究——兼評新公司法修改[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曹典順;;和諧社會觀的科技價值取向[J];理論學刊;2007年08期
8 楊曦;;淺析社會主義價值目標變遷的歷史啟示[J];社科縱橫;2008年10期
9 薛金華;;“以人為本”的歷史必然性[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范燕華;;轉型期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認知特點及形成原因透視[J];學理論;2010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進田;;西部大開發(fā)中的價值主體[A];西部大開發(fā)與價值觀念更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王錚;;建設創(chuàng)新國家,就要保障知識分子有獨立人格[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11: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文化基礎[C];2007年
3 任容;;對“價值需要說”的再反思[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崔宜明;;論自由[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5 吳飛;;絕望中的生命自由——奧古斯丁論“自由意志”、“望德”與自殺禁忌[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任容;;對“價值需要說”的再反思[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7 蘇道靜;;如何建立民主、平等、親密友好的師幼關系[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龐井君;;自我何以成為社會價值的源點[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9 謝龍;;社會主義公民培育與現(xiàn)代人格塑造[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三)——北京市人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劉夢芙;;飛將詞壇冠眾英——呂碧城詞綜論[A];山東近代文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姚國華;伯樂不死絕,人才永無獨立人格[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2 華力;獨立人格從小培養(yǎng)[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自由;獨立人格從小培養(yǎng)[N];新疆科技報(漢);2004年
4 李珩邋劉嘉楠;重塑大學靈魂[N];貴陽日報;2008年
5 記者 張蜀梅 實習生 肖潘潘 蒲荔子 通訊員 陳文飛;還給孩子獨立人格空間[N];南方日報;2004年
6 姜汝祥;以獨立人格的商業(yè)文化突破困境[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7 張曄;政治民主與公民的人格認同[N];人民代表報;2006年
8 周潤健;培養(yǎng)獨立人格更重要[N];中國人口報;2008年
9 宋志堅(學者);雜文家用什么“打通古今”[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10 胡輝;孩子應具有獨立人格[N];新華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毅;自由意志:哲學與心理學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馬新宇;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虛無主義的超越[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煉;張君勱的倫理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吳欲波;自由的守望[D];浙江大學;2005年
5 趙文靜;學校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艷;論行政人格的歷史類型[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7 湯廣全;自由與和諧[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余銳;論黑格爾的象征型藝術理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季濤;法律之思[D];浙江大學;2007年
10 趙起;后工業(yè)時代的想象天堂[D];上海戲劇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子卿;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海霞;《自動鋼琴》和《時震》中的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羅雁榮;論自由意志在政治學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4 薛丹妮;自由的現(xiàn)實化[D];吉林大學;2011年
5 洪中元;試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熊水英;張君勱人生觀理論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7 張運寶;青少年獨立人格的缺失及培養(yǎng)對策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8 李麗;自由意志的追尋者[D];西南大學;2011年
9 黃權偉;我國上市公司人格之缺陷及其完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10 王霖;自由意志的哲學及神經(jīng)生物學基礎初探[D];南京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814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8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