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xiàn)代西方主流法學流派對理性的解讀
【作者單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經貿職業(yè)學院;
【分類號】:D9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鐘書,翁里;論城市拆遷中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陳福勝;法治人性基礎的三個視域[J];北方論叢;2004年06期
3 羅松濤;由詩之言到說之語——從海德格爾對荷爾德林詩之闡釋看其語言之思[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4 李長健;李偉;;和諧語境下農民社會保障權的法律保護[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5 徐國棟;西方立法思想與立法史略(上)——以自由裁量與嚴格規(guī)則的消長為線索[J];比較法研究;1992年01期
6 徐國棟;西方立法思想與立法史略(下)——以自由裁量與嚴格規(guī)則的消長為線索[J];比較法研究;1992年Z1期
7 胡旭晟;理性批判·理想主義——論法理研究之精神[J];比較法研究;1994年Z1期
8 李道軍;古代思想家對法的應然與實然問題的追尋[J];比較法研究;2001年02期
9 劉艷紅;刑法類型化概念與法治國原則之哲理——兼論開放的構成要件之存在根據[J];比較法研究;2003年03期
10 謝暉;論詮釋法律的意義整合[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謝偉;;論環(huán)境訴權的價值[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2 張大為;;“詩意人類學”:中國古典詩學與解構主義的精神會通[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震;從認識論到生存論的感性及其審美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2 楊震;法價值哲學導論[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音正權;刑法變遷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力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張學森;社會主義信念建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蔡道通;毛澤東刑法哲學思想論綱[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卓澤淵;法的價值總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威;1949—1956:中國法制建設的回顧與反思[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付陽;司法公正與輿論監(jiān)督[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敏娥;國家財政運行法治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4 王世濤;論近代英國經驗論實體學說的演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艾國;憲法觀念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識之理論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殷志文;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張思明;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價值論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蕾;;一本獨具特色的英國法律史著作——評《普通法的歷史解讀——從梅特蘭開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8期
2 張彥;;語言證據的文本解讀[J];修辭學習;2007年06期
3 黃全毅;;五世達賴時期制定的十三法典的文化解讀[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陳景良;法與人:中西法文化人格差異的解讀[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彭霞;郭振杰;;法理學基本問題的流派表象評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趙秉志;趙書鴻;;國家安全的強勢保護與人權保障的極度旁落——《2006年美國軍事審判委員會法令》解讀與評釋[J];法學;2007年02期
7 趙路;;現(xiàn)狀與問題:對俄羅斯當代刑事立法的幾點解讀[J];刑法論叢;2010年04期
8 李可;;對一塊“禁采礦碑”的法史學追問[J];時代法學;2007年05期
9 劉峰;;解讀米蘭達判決[J];華章;2011年24期
10 何永軍;對人性現(xiàn)實主義的解讀[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馮 軍 牛振宇;解讀法官的理性[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賀方;開瓶費:個案勝訴難掩市場博弈失衡之尷尬[N];檢察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呂芳;鄉(xiāng)村社會與國家法[D];重慶大學;2005年
2 饒俊;神魅、人魅與祛魅——法律的理性基礎及其變遷[D];湘潭大學;2004年
3 武全;論法規(guī)律性發(fā)展的社會理性基礎[D];重慶大學;2005年
4 陳文炯;法律信仰的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明文;哈貝馬斯程序主義法律范式述評[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凱;主體與法治[D];安徽大學;2003年
7 李菁;宗教自由與法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張革文;論法治的人文基礎[D];武漢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413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4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