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辯訴交易制度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四川大學》 2003年
辯訴交易制度研究
蔣雪琴
【摘要】: 現(xiàn)代意義上的辯訴交易制度產(chǎn)生于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發(fā)展,這一制度顯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在美國90%的刑事案件均通過該程序得到處理。并且辯訴交易制度還超越了法律傳統(tǒng)迥異的法系界限,在世界各國迅猛發(fā)展。我國司法實踐中目前也出現(xiàn)了類似美國式辯訴交易的作法,本文擬對辯訴交易制度的概況作一介紹,然后分析其基本問題及正當性根據(jù)以及我國需要借鑒的理由,最后嘗試構(gòu)建中國式辯訴交易制度——認罪即決程序。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約三萬八千字。 第一部分以美國辯訴交易制度為藍本,介紹了其概念、歷史,并對辯訴交易制度在德國、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日本、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情況作了一個大致介紹,大體上描述了辯訴交易制度的概況。 第二部分分析了辯訴交易制度的四個基本問題。問題一為辯訴交易制度的類型;問題二為辯訴交易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辯訴交易的動機、辯訴交易的主體、辯訴交易的內(nèi)容;問題三為辯訴交易制度的制度基礎,包括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普通、有效的律師幫助等五個方面;最后,歸納了對于辯訴交易制度存廢之爭中產(chǎn)生的各種觀點。 第三部分從四個方面論證了辯訴交易制度存在的正當性根據(jù)。其一,辯訴交易制度契合程序公正對程序及時、接受正當審判等內(nèi)在要求;其二,辯訴交易制度契合實體公正的要求;其三,對訴訟效率提高的關注是辯訴交易制度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其四,辯訴交易制度符合正當程序簡易化的趨勢。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國借鑒辯訴交易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必要性在于提高訴訟效率;規(guī)范實踐中已經(jīng)存在的辯訴交易的雛形;刑事司法民主化的需要。可 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能性在于我國公民法律意識和訴訟效率觀念進一步增強;我國刑事司法政策中存 在若干辯訴交易因素:我國律師辯護與代理制度初步形成框架等。 第五部分嘗試構(gòu)建中國式的辯訴交易制度—認罪即決程序。明確建構(gòu)認罪 即決程序的前提,即訴訟觀念的更新主要體現(xiàn)在當事人主義理念的確立與相關制 度的配套如認罪程序的引進;明確適用認罪即決程序的案件范圍,即依法可能判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罰金的刑事案件;明確適用認罪即決程序的 四個具體條件,,如被告人自愿選擇適用原則,律師參加原則等; 最后嘗試構(gòu)建認罪即決程序的具體設計,具體分三個部分:認罪協(xié)商階段, 量刑建議階段,開庭宣判階段。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D915.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清友;;我國引入辯訴交易的可行性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2 張進德;;美國辯訴交易的改革實踐及其啟示[J];人民檢察;2011年03期
3 丁彩彩;;辯訴交易制度淺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劉振華;耿業(yè)華;;試論辯訴交易及其對我國刑事訴訟的啟示[J];法制與經(jīng)濟(上旬刊);2011年05期
5 李君冀;徐紅春;;我國刑事訴訟中有限辯訴協(xié)商制度的構(gòu)建[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王星譯;;美國辯訴交易中被害人否決權之論爭[J];西部;2011年16期
7 謝彤;王星志;;辯訴交易與無罪推定原則關系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8 孫瑞正;;淺析辯訴交易制度在我國的構(gòu)建[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4期
9 朱偉一;;有錢能使鬼推磨[J];民主與法制;2011年15期
10 朱少峰;;辯訴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濤;成武利;;論辯訴交易在我國的實踐及制度完善[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孔文倩;;我國引進辯訴交易制度的法律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3 陳昌義;喬嵐;;檢察制度改革之公訴改革[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4 劉中發(fā);;和諧社會視野中的輕罪刑事政策——側(cè)重于檢察業(yè)務的思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楊曉;;起訴階段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xiàn)途徑[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單民;周洪波;;檢察機關終止刑事訴訟及其制約之比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史建泉;;刑事和解與公訴權淺論[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馮中華;;檢察制度獨立性與一體化研究[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黃維智;;合意在刑事訴訟中的應用及其限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吳飛飛;;刑事和解與檢察職能[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蕾;[N];檢察日報;2003年
2 見習記者 劉波;[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3 陳紹平;[N];證券日報;2004年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陳衛(wèi)東 劉計劃;[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楊悅新;[N];法制日報;2002年
6 陳學權;[N];檢察日報;2002年
7 王琳;[N];檢察日報;2001年
8 張偉 吳新元;[N];解放軍報;2004年
9 許身健 梁欣;[N];法制日報;2002年
10 姜偉 卞建林 龍宗智;[N];檢察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阮丹生;審前程序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田小豐;論刑事和解[D];復旦大學;2012年
4 張品澤;人本精神與刑事程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李莉;刑事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蔡巍;檢察官自由裁量權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唐峰;糾紛和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周亞紅;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林林;被追訴人的主體性權利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金玄默;論證據(jù)裁判主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傳軒;辯訴交易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2 劉洋廷;試論辯訴交易及其在我國的設置[D];湘潭大學;2003年
3 肖靈;我國辯訴交易制度建構(gòu)探析[D];四川大學;2003年
4 李俊峰;辯訴交易契約性理論和權利保障研究及借鑒[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陳堅;辯訴交易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6 張偉;論辯訴交易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屈志強;辯訴交易的合理內(nèi)核與我國控辯協(xié)商制度之建構(gòu)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8 蔣雪琴;辯訴交易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陳東;評析辯訴交易及其在中國的構(gòu)建[D];蘇州大學;2003年
10 胡君;論辯訴交易[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辯訴交易制度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18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