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法律何以可能
[Abstract]:Explain why the law is possible, that is, how the law can be interpreted in a good wa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pretation of law"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and relevance between "interpretation of law"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w", obser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reting legal activities, and uncover the face of "interpretation of law". Adhering to the whole concept of "law is an activity of interpretation" to find a good way to interpret the law, how can the law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law smoothl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observe the problem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real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ime, space and mind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reasons of these spacing, In the theory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look for the path across these distances.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法治視野中的中國行政道歉制度研究”(項目批準號:11YJC82011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桂林;美國法哲學的闡釋學轉(zhuǎn)向[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2 謝暉;解釋法律與法律解釋[J];法學研究;2000年05期
3 賈敬華;;視域融合的法哲學的現(xiàn)實分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占偉;;視覺霸權(quán)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李勝利;;論《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一般條款”[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張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認:要件解析與類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吳沈括;;論博客刑事責任之歸致——以刑法解釋為進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7 陳銀珠;;刑法解釋的立場選擇:客觀解釋論之提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馮正強;;個性的解釋學張力——從康德的天才論美學到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解釋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張武;論政府經(jīng)濟職權(quán)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gòu)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shù)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鏡與幻想之鏡——讀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4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guān)性質(zhì)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李道剛;;論法律解釋的“歷史性”問題[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6 廖建求;姜孝賢;;法經(jīng)濟學語境下的環(huán)境侵權(quán)歸責原則重構(gòu)[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鄧儉;;自我生存之“無”的突破——解讀《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張效羽;;隱私權(quán)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論公法隱私權(quán)與私法隱私權(quán)[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quán)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gòu)成結(jié)構(gòu)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謝銀玲;上市公司對外資敵意并購之反收購對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1694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6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