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德國律師公司制度窺探——從律師職業(yè)特性出發(fā)

發(fā)布時間:2018-05-03 05:06

  本文選題:律師公司 + 律師強制保險 ; 參考:《河北法學》2013年12期


【摘要】:作為一種新型律師執(zhí)業(yè)形式,德國律師公司需要解決其公司制之執(zhí)業(yè)方式與律師職業(yè)的獨立性、公益性以及維持獨立性、保密、禁止利益沖突代理等義務之間的沖突。律師公司在其設立、股東、經(jīng)營與稅收、執(zhí)業(yè)范圍與限制等方面大異于一般公司:其設立采許可制;其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不可分,其股份只在內(nèi)部轉讓;律師公司不用同一般公司般繳營業(yè)稅。律師如未實際處理案件且對該案件內(nèi)容不知情,則不應禁止該名律師代理對立一方的利益,律師應于委托人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沖突時堅持維護委托人利益;德國原則上視律師委托合同為雇傭合同,但以律師工作成果作為業(yè)務之目標時則屬承攬合同。律師公司設立強制保險保障客戶損失之求償。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lawyer practice, the German lawyer company need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its corporate practice and the independence, public welfare, independence, confidentiality and the prohibition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agency. The law compan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mpany in its establishment, shareholders, management and taxation, the scope and limitation of its pract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cense system, the inseparable ownership and the right of oper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its shares only internally; The law firm does not have to pay business tax as usual. If the lawyer does not actually handle the case and does not know the content of the case, he should not be prohibited from represen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opposing party, and the lawyer should insist on safeguarding the client's interest when the client's interest conflicts with the company's interest. Germany regards a lawyer's contract as an employment contract in principle, but a contract of contract with the result of a lawyer's work as its business objective. The lawyer company establishes compulsory insurance to protect the customer's claim for loss.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基金】: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仲裁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研究》(CLS(2013)D2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合作主義視野中城鎮(zhèn)基層糾紛解決實證研究》(13XFX015) 西南政法大學重點項目《社區(qū)調(diào)解與基層政權合法性再生產(chǎn)》(2012-XZZD06)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51.6;DD91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文勝;論我國律師的角色定位[J];河北法學;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徐和平;;論當事人拖欠律師費的危害、成因及對策[J];法學雜志;2009年04期

2 趙錫龍;;律師定位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1年06期

3 尹年長;袁曉勇;;淺析律師角色的社會定位——兼談律師法對律師權利義務的設計[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王圣楊;;論刑辯律師的執(zhí)業(yè)及其規(guī)范[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魏小強;;我國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律師服務問題探討[J];特區(qū)經(jīng)濟;2011年11期

6 董家友;魏小強;;擔當與機遇: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律師服務與律師職業(yè)發(fā)展[J];社科縱橫;2012年08期

7 鄒小琴;;律師在實現(xiàn)公正審判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J];學術探索;2013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恒梅;關于我國律師刑事辯護豁免權制度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王自;論法官與律師的關系[D];安徽大學;2011年

3 郭春麗;中國律師職業(yè)形象問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4 倪國棟;執(zhí)業(yè)律師亞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5 楊杰;律師的職業(yè)角色定位及其職責[D];山東大學;2010年

6 尹永軍;論我國律師社會角色的定位[D];安徽大學;2010年

7 徐莉;論法律信仰在律師誠信構建中的價值[D];中南大學;2010年

8 計銀波;論我國律師角色的定位[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麥慶莉;桂平市律師誠信狀況調(diào)研報告[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琳;我國律師職業(yè)倫理問題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司莉;保持獨立 贏得尊重[J];中國律師;2002年10期

2 劉桂明;救亡與圖存:中國律師業(yè)面臨十大難題[J];中國律師;2002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小沙;德國《移民法》評說[J];德國研究;2004年03期

2 李大雪;;德國《非訟事件法》的現(xiàn)狀和前景[J];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3 鄧立軍;;德國司法監(jiān)聽法治化的演進與發(fā)展[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姜保忠;;德國新一輪司法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成凱;;衍生與發(fā)展:“辯訴協(xié)商”在德國——一種“演進式”制度進路[J];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06期

6 張敬思;;論德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09年03期

7 李倩;;德國勞動爭議處理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J];知識經(jīng)濟;2009年13期

8 何麗杭;;論德國公共項目招標法律及其借鑒[J];德國研究;2010年03期

9 沈寧;;德國民法上法律行為制度的精要及缺失[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10期

10 李道剛;德國法學教育述評[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邵建東;;德國“雙軌制”法學教育制度及其對我們的啟示[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2 張永華;;德國、奧地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制度簡介[A];專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3 王東光;;德國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A];中國商法年刊(2006)——合伙與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4 張源泉;;德國之信息自決權[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周耕夫;李棟學;;工學結合 期待制度法規(guī)的哺育——來自德國職業(yè)培訓合同的啟示[A];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浦泉邋宗煥平;王致和訴德國歐凱公司官司升級[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2 吳雙;寶馬在德“告倒”雙環(huán)[N];東莞日報;2008年

3 李薇;東芝起訴德國DVD制造商侵權[N];北京商報;2007年

4 商伍;“王致和”商標德國遭搶注百年老字號海外維權[N];中國貿(mào)易報;2006年

5 丁山;桑道爾德國受審[N];人民法院報;2005年

6 商語;“王致和”海外維權初戰(zhàn)告捷[N];中國工商報;2007年

7 萬州邋小波;標識,引發(fā)中德企業(yè)幾度訴訟[N];常州日報;2007年

8 商信;德國信用管理立法及社會信用體系解析[N];中國工商報;2006年

9 萬州;標識之爭:中德企業(yè)幾度訴訟[N];江蘇法制報;2008年

10 王文波 記者 李松 見習記者黃潔;專利申請漏兩字令他人申請在先[N];法制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引如;薩維尼評傳[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淑麗;德國比較法學縱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2 朱文俊;德國律師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陳暢顏;大陸法系傳統(tǒng)對德國憲政的影響[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管曉立;德國聯(lián)邦憲法法院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夏秋元;德國國家賠償制度述評[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耿炳東;《魏瑪憲法》評述[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李婷;德國刑事被追訴人沉默權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陳芳;德國審前程序中的警檢關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姜帆;社會法的源與流[D];吉林大學;2007年

10 魯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美德三國法律教育比較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370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8370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d8c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