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懷疑與信任:清代地方官員司法權威的構建——以劉衡所著“官箴書”的吏治思想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5-03 04:13

  本文選題:懷疑 + 信任。 參考:《現(xiàn)代哲學》2012年01期


【摘要】:清代大量出現(xiàn)的"官箴書",一定程度上是官員治理經(jīng)驗的總結,具有實操性與實踐意義;同時又是官員治理理想的訴求與表達,可以作為吏治思想或觀念表達的資料加以運用。清代著名循吏劉衡在其編撰的"官箴書"中,表達了州縣牧令的焦慮: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組織結構,決定了牧令在行政和司法過程中不得不依靠吏役階層,但又無法信任這些輔助人員;另一方面,吏役的各種惡行,導致了民眾對吏役的不信任,進而對官員的不信任。在劉衡看來,州縣官員既要重塑自身的形象,又要對書吏、衙役、門丁等人實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同時也應疏通官民之間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才能獲得民眾的信任和認同,重建地方官員的司法權威。
[Abstract]:To a certain extent, the "official pro" appeared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officials' governance, which has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demand and expression of the ideal of official governance,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ought or idea of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In his "official Proposition", Liu Heng of Qing Dynasty expressed the anxiety of the state and county pastoral order: on the one hand,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decided that the pastoral order had to rely on the officials in th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isdeeds of the officials led to the distrust of the officials and then the distrust of the officials. According to Liu Heng, state and county officials should not only reshape their own image, but also exercise varying degrees of control over officials, officers, and me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unblock the feelings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Only on this basis can they gain the trust and approval of the people. To restore the judicial authority of local official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明清時期中國司法構造及運作原理研究”(10AFX00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明清法律知識的生產(chǎn)與傳播”(11YJC82001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9;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魏丕信,李伯重;明清時期的官箴書與中國行政文化[J];清史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精華;;促進鄉(xiāng)鎮(zhèn)政府轉(zhuǎn)型 構建惠農(nóng)型政府[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徐忠明;杜金;;清代司法官員知識結構的考察[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李巨瀾;略論民初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控制結構的失衡[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嚴曦;;清代士人司法特權與犯罪以《刑案匯覽》為中心[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邱捷;;知縣與地方士紳的合作與沖突——以同治年間的廣東省廣寧縣為例[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6 李若建;權力與人性:大躍進時期公共食堂研究[J];開放時代;2004年01期

7 鄒進泰;鄒光;徐峰;;中國鄉(xiāng)鎮(zhèn)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理論月刊;2006年09期

8 關曉紅;;從幕府到職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職分科治事[J];歷史研究;2006年05期

9 侯俊云;試論陳宏謀胥吏管理之實踐[J];蘭州學刊;2005年04期

10 雷妮,王日根;清代寶慶府社會救濟機構建設中的官民合作——以育嬰堂和養(yǎng)濟院為中心[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全來;國際化與本土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3 龔汝富;明清訟學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洪佳期;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王圣育;近代鄉(xiāng)村自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陳小葵;王權主義與中國社會[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楊帆;德治圖景下的中國傳統(tǒng)司法文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李巨瀾;失范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有英;清前期社會教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蘇全有;清末郵傳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多;《乾隆南巡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2 王雪松;清代民事糾紛與民事訴訟論略[D];吉林大學;2004年

3 侯俊云;陳宏謀胥吏管理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鄭麗;唐律賄賂罪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5 趙建林;魏晉“春秋決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6 彭國運;宋恕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5年

7 鄧峰;明末山東災荒與社會應對[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肖征祁;清代州縣刑事訴訟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9 趙國峰;清代東北地方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連峰;清代民間調(diào)解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傳桃;;悲情姐妹[J];江淮法治;2011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東京記者 張超;日“特搜部”遭遇最大信任危機[N];法制日報;2010年

2 尹偉;五起“信任危機”官司一朝化解[N];江蘇法制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姚玉潔邋王駿勇;從彭宇案看法律敬畏之心的缺失[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4 記者崔潔 肖水金;懷疑紅利縮了水 股東索要知情權[N];檢察日報;2002年

5 朱浩;任意號碼軟件引發(fā)“信任危機”[N];江蘇法制報;2007年

6 任志茜;合同糾紛之外的信任危機[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7 阮占江;切不能讓制度之弊遮蔽良心之善[N];法制日報;2007年

8 尹偉;昆山傾力化解促企業(yè)新生[N];人民法院報;2008年

9 張魁興;外企在華屢屢犯事借了誰的膽子[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10 文字整理 任超;社會信任機制與法律的整合[N];檢察日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雯雯;法治進程中的社會信任危機與重建[D];黑龍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369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8369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00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