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清末民初民間借貸中的民事習慣

發(fā)布時間:2018-03-20 14:51

  本文選題:清末民初 切入點:民間借貸 出處:《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清末民初,民間借貸中的民事習慣紛繁復(fù)雜,不同地域,多有別異。借貸利率與借貸期限、借貸數(shù)額、借貸對象及銀根松緊形勢等市場因素有關(guān),以"月利三分"為限,有"零利率"、"低利率"、"高利率"之分;借貸擔保有以中人與房屋、土地、糧食、牲畜甚至妻女之分;債務(wù)履行有利息滾入母金、利息不滾入母金、停利歸本、先償利后歸本、打賬與攤賬或攤還、立發(fā)財票或興隆票之分。其中,有些屬陋規(guī)惡俗,理應(yīng)摒棄;有些屬公序良俗,值得借鑒。認真梳理清末民初民間借貸中的民事習慣對規(guī)制與引導當今社會民間借貸秩序不無裨益。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ivil customs in folk lending were complicated and vari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regions. The interest rate was related to market factors, such as the term of the loan, the amount of the loan, the object of borrowing and the tight situation of the money, which was limited to "three-thirds of the monthly interest." There are "zero interest rates", "low interest rates", and "high interest rates"; loan guarantees are divided between middle people and houses, land, grain, livestock or even wives and daughters; interest on debt performance is rolled into the mother's money, interest does not roll into the mother's money, and the interest is stopped. There is a division between the payment of accounts and the amortization of accounts or amortization. Some of them are shabby and evil and ought to be abandoned; some of them belong to public order and good manners. Therefore, it is beneficial t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order of folk lend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by carefully combing the civil habits of folk le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文化資源開發(fā)的方法論研究”(2010CLS008)
【分類號】:D923;D929;K2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賈康;孟艷;;我國政策性金融體系基本定位的再思考[J];當代財經(jīng);2011年06期

2 溫銳;民間傳統(tǒng)借貸與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以20世紀初期(1900—1930)贛閩邊區(qū)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3 魏琳;;適合我國農(nóng)村金融需求特征的農(nóng)村金融體系創(chuàng)新[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4 周翔鶴;清代臺灣民間抵押借貸研究[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3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立;;三次農(nóng)村金融改革評述[J];銀行家;2006年03期

2 賈康;孟艷;;招投標方式政策性金融:運轉(zhuǎn)條件、發(fā)展空間與相關(guān)框架探討[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9年10期

3 賈康;孟艷;;政策性金融演化的國際潮流及中國面臨的抉擇[J];當代財經(jīng);2010年12期

4 李金錚;政府法令與民間慣行:以國民政府頒行“年利20%”為中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王天獎;近代河南農(nóng)村的高利貸[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6 張杰;解讀中國農(nóng)貸制度[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7 溫銳;試論黨在中央蘇區(qū)土地革命中劃分階級的標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8 李金錚,鄒曉f;二十年來中國近代鄉(xiāng)村經(jīng)濟史的新探索[J];歷史研究;2003年04期

9 郭蘊靜;略論清代商業(yè)政策和商業(yè)發(fā)展[J];史學月刊;1987年01期

10 李金錚,鄧紅;二三十年代華北鄉(xiāng)村合作社的借貸活動[J];史學月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學照,方大倫;清末民初中國人對日觀的演變[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2 來新夏;讀竇坤著《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J];歷史檔案;2005年02期

3 張軍;論清末民初的救貧思想與實踐[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4 陳長河;清末民初輪船招商局組織概況[J];史學月刊;1984年01期

5 徐永志;清末民初婚姻變化初探[J];中州學刊;1988年02期

6 李柏槐;論清末民初成都工商同業(yè)組織[J];歷史檔案;2005年01期

7 胡子林;;清末民初的風聲雨聲[J];書城;2009年04期

8 袁國興;;清末民初新潮演劇中的“演說”問題[J];文史知識;2010年06期

9 李長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閑”與“公共時間”[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5期

10 安秀玲;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觀念的變化[J];歷史教學問題;2002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鳳麟;;難以忘卻的學術(shù)貢獻——《清末民初資產(chǎn)階級與社會變動》評介[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2 周傳家;;清末民初的社會變革和京劇改良[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shè)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shù)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3 周松青;;試論清末民初上海地方自治的社會功能[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fù)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清末民初的報刊與社會歷史空間[A];“傳播與中國·復(fù)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5 鄭成林;;清末民初商事仲裁制度研究[A];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中)[C];2001年

6 邱捷;;清末民初地方政府與社會控制——以廣州地區(qū)為例的個案研究[A];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中)[C];2001年

7 田中比呂志;;清末民初的國家統(tǒng)一·地方自治·地方精英[A];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C];2001年

8 羅;;;清末民初中國人對“黃禍”論的反應(yīng)[A];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1年

9 張元隆;;從清末民初教育團體看國與民的互動[A];“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九屆中國社會史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羅檢秋;;清末民初考據(jù)學方法的發(fā)展[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zhí)焐?多層次多角度觀照清末民初的民主政治[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丁波;一本有史、有識、有趣的世博圖書[N];中華讀書報;2010年

3 王先明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清末民初的“紳權(quán)”變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5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6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7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8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9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10 朱寰;向歷史深處溯源[N];青島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效正;清末民初廟產(chǎn)問題研究(1895-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新國;清末民初京津地區(qū)中下層士紳的心路歷程(1860—1920)[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楊木武;莫里循與清末民初中國政情[D];蘇州大學;2004年

4 李平亮;卷入“大變局”[D];廈門大學;2004年

5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區(qū)民族社會若干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胡素萍;李佳白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D];中山大學;2006年

7 張利榮;清末民初甘肅的警政建設(shè)[D];暨南大學;2007年

8 朱慶葆;抗拒與變遷[D];南京大學;1992年

9 王紅軍;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黃遠生[D];復(fù)旦大學;2010年

10 馬陵合;清末民初鐵路外債觀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海寧;清末民初江蘇師范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2 姚偉;清末民初多黨制理論與實踐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3 邢瑞;清末民初陜北留學生研究[D];延安大學;2009年

4 劉月玲;試論康有為孔教思想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孫巧云;清末民初天津下層市民犯罪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尹翼婷;清末民初子女權(quán)利的變化趨勢[D];山東大學;2008年

7 李杰;清末民初的國家堤防事業(yè)[D];廈門大學;2008年

8 王瑩瑩;清末知識分子從軍熱現(xiàn)象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8年

9 楊芳;清末民初新教女醫(yī)學傳教士在華活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雯;清末民初貴州私塾改良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6395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6395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7a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