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教人員的未來取向及矯治措施
發(fā)布時間:2017-06-28 03:16
本文關鍵詞:勞教人員的未來取向及矯治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勞教制度雖然已經(jīng)廢止,,但是與之相關的違法人員群體仍然存在,而且他們的社會適應問題也仍然存在。本文以對勞教人員未來取向的研究作為切入,借以闡釋科學方法在基層工作中的應用,并提出相應的矯治措施,為勞教制度之后的新型矯治制度提供可借鑒的管理方法。 首先本研究對未來取向理論及主要相關概念以文獻綜述的形式進行了梳理。其次,分析了國外未來取向的研究領域和進展,并總結了國內(nèi)未來取向的研究現(xiàn)狀。接著,對未來取向重要的影響因素——自我概念進行了介紹。之后在文獻評述的基礎上,得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本文中數(shù)據(jù)收集的形式采用了調(diào)查問卷法。在借鑒國內(nèi)外研究成果和成熟測量量表的基礎上,對未來取向問卷進行了調(diào)整,使之符合勞教人員現(xiàn)實情況。利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探討了勞教人員未來取向的內(nèi)容,傳統(tǒng)矯治中運用的教育方式與未來取向的關系,勞教人員未來取向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系,以及違法犯罪次數(shù)的相關因素。 研究發(fā)現(xiàn):1.勞教人員未來取向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未來職業(yè)取向和未來家庭(婚姻)取向。2.勞教人員未來取向在年齡、戶籍類型等一般因素方面無顯著差異。3.勞教人員自我概念與勞教人員未來取向呈顯著正相關關系。4.習藝技術、文化知識和心理輔導三種教育類型符合勞教人員接受矯治期間的需求,被勞教人員認為對其未來取向有益;但形勢政策教育類型需要進行符合勞教人員需求的調(diào)整。5.學歷和會見情況與勞教人員違法犯罪次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針對以上研究結論,本文在最后部分提出了相應的矯治措施,并闡述了本次研究帶給未來矯治工作的啟示。
【關鍵詞】:未來取向 自我概念 勞教人員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6.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5
- 一、 選題背景9-10
- 二、 研究目的10-11
- 三、 研究意義11-12
- (一) 理論意義11
- (二) 現(xiàn)實意義11-12
- 四、 研究對象的選擇12
- 五、 研究的內(nèi)容及步驟12-14
- (一) 研究的內(nèi)容12
- (二) 研究的步驟12-14
- 六、 研究的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14-15
- (一) 研究的難點14
- (二)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4-15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5-27
- 一、 未來取向15-23
- (一) 未來取向的概念界定15-16
- (二) 未來取向的相關理論16-18
- (三) 未來取向的研究現(xiàn)狀18-22
- (四) 未來取向的作用22-23
- 二、 自我概念23-26
- (一) 概念界定23-24
- (二) 研究方式24-25
- (三) 自我概念與未來取向的關系及相關研究25-26
- 三、 研究假設26-27
- 第三章 研究的工具、方法與程序27-29
- 一、 問卷設計的思路與過程27-28
- 二、 研究方法與程序28-29
- (一) 資料收集方法與程序28
- (二) 統(tǒng)計分析方法與程序28-29
- 第四章 研究結果29-50
- 一、 勞教人員未來取向開放式問卷29
- 二、 勞教人員一般情況及教育方式偏好的描述統(tǒng)計29-36
- (一) 勞教人員的一般情況29-32
- (二) 教育方式偏好的描述統(tǒng)計32-36
- 三、 對勞教人員未來取向進行的單因素方差分析36-42
- 四、 對勞教人員未來取向和自我概念進行的相關分析42-48
- 五、 對勞教人員違法犯罪次數(shù)與其他因素進行的回歸分析48-50
- 第五章 矯治措施及啟示50-58
- 一、 矯治措施50-53
- (一) 根據(jù)未來取向與自我概念的相關分析結果提出的矯治措施50-51
- (二) 根據(jù)對違法犯罪次數(shù)與其他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的結果提出的矯治措施51-53
- 二、 本次研究的啟示53-56
- 三、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56-58
- (一) 本研究的不足56-57
- (二) 今后的研究方向57-58
- 參考文獻58-60
- 附錄60-61
- 致謝61-62
- 個人簡歷62-63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3-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賴修桂;趙學軍;;在青少年罪犯改造中實行肯定性評價機制的價值及設想——以心理學自我概念理論為根據(jù)[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年02期
2 沈瑩;蔣京川;;未來取向研究回顧與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03期
3 黃瑋;;自我概念結構與女性旅游消費行為的實證研究[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08年03期
4 賈誼峰;李素娟;李紅;;自我概念的理論模型及其發(fā)展走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周文霞;李顯文;何賢晨;尹奕清;;運用團體心理咨詢方法改善大學生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07年04期
6 張玲玲;張文新;紀林芹;Jari-Erik Nurmi;;青少年未來取向問卷中文版的測量學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1期
7 張玲玲;張文新;;中晚期青少年的個人規(guī)劃及其與親子、朋友溝通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8年05期
8 劉鳳娥,黃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維度多層次模型研究述評[J];心理學動態(tài);2001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勞教人員的未來取向及矯治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23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49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