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動社會背景下流動人口治理邏輯與復合聯(lián)動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10-27 14:55
流動人口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其治理效能已經成為影響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步入大流動社會后,我國流動人口治理邏輯開始謀求新建構,具體表現為治理結構由分割治理向分工協(xié)作治理轉變、區(qū)域權責由屬地化管理向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共管轉變、信息資源由"信息孤島"向共建共享轉變的新訴求。探索構建復合聯(lián)動治理框架,成為大流動社會背景下推進流動人口治理現代化以及提升治理能力的最優(yōu)策略選擇。復合聯(lián)動框架構建應聚焦于回歸本原(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跨界協(xié)同(構建跨地區(qū)和跨部門互補協(xié)作機制)以及智慧治理(建立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機制)三個層面。
【文章來源】:求索. 2020,(05)CSSCI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大流動社會流動人口治理的復合聯(lián)動邏輯架構
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是一個涉及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以及各相關服務管理職能部門的閉環(huán)體系。從組織構架來看,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機制設計具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特征,即在縱向上形成由省、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五級責任互動且信息共享的垂直組織網絡,在橫向上形成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公安、教育、司法、財政、民政、衛(wèi)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和行政執(zhí)法、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等多個職能部門互聯(lián)互通的平行組織網絡。從流程構架來看,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閉環(huán)體系由數據采集、信息挖掘、信息決策、信息開放與共享等全流程構成(圖2)。首先,流動人口數據采集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大數據采集和云存儲技術系統(tǒng)獲取流動人口個體屬性數據、培訓與就業(yè)數據、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數據、社會保障數據等,改變以往隨機抽樣獲取信息數據方式。與此同時,對采集數據進行多維度多層細分與整合,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數據采集和存儲弊端。其次,流動人口信息挖掘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大數據挖掘、網絡地圖、云計算技術對流動人口粗糙數據進行清洗與挖掘,解析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與價值,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細化分類決策提供支撐。再次,流動人口信息決策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信息決策與云計算技術對相關信息數據進行精準識別與感知分析,真正實現信息決策的數據化和智能化,從而降低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決策的風險與成本。最后,流動人口信息數據開放與共享環(huán)節(jié),主要利用互聯(lián)網、云存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流動人口數據在流入地、流出地不同職能部門間互聯(lián)互通、充分共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創(chuàng)新了數據信息在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間的流動方式、形態(tài)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了數據信息損耗,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跨界協(xié)作提供了技術基礎。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街頭的空間屬性及其治理形態(tài)——基于W市城市管理實踐的經驗觀察[J]. 呂德文. 求索. 2019(04)
[2]人口流動新形勢下的公共服務問題識別與對策研究[J]. 劉敏. 宏觀經濟研究. 2019(05)
[3]“大數據”嵌入: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J]. 孫濤. 求索. 2018(03)
[4]現階段我國城市流動人口變動的新特點及服務管理創(chuàng)新[J]. 梁勇,馬冬梅. 理論與改革. 2018(01)
[5]國家治理技術的演進邏輯--以流動人口管控實踐為例[J]. 韓志明.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6]異質性公共支出對勞動力遷移的門檻效應:理論模型與經驗分析[J]. 吳偉平,劉乃全. 財貿經濟. 2016(03)
[7]流動人口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地方政府財政激勵實證研究[J]. 甘行瓊,劉大帥,胡朋飛. 財貿經濟. 2015(10)
[8]協(xié)同治理: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策略選擇[J]. 陳豐. 人口與發(fā)展. 2015(03)
[9]中國人口空間聚集對生產和生活污染的影響差異[J]. 肖周燕.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3)
[10]合法性視域下的“評比表彰”:行動邏輯、功能局限及治理——以中央政府及職能部門組織的評比表彰活動為例[J]. 周曄. 中國行政管理. 2014(09)
本文編號:3461831
【文章來源】:求索. 2020,(05)CSSCI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大流動社會流動人口治理的復合聯(lián)動邏輯架構
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是一個涉及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以及各相關服務管理職能部門的閉環(huán)體系。從組織構架來看,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機制設計具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特征,即在縱向上形成由省、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五級責任互動且信息共享的垂直組織網絡,在橫向上形成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公安、教育、司法、財政、民政、衛(wèi)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和行政執(zhí)法、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等多個職能部門互聯(lián)互通的平行組織網絡。從流程構架來看,流動人口大數據共建共享閉環(huán)體系由數據采集、信息挖掘、信息決策、信息開放與共享等全流程構成(圖2)。首先,流動人口數據采集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大數據采集和云存儲技術系統(tǒng)獲取流動人口個體屬性數據、培訓與就業(yè)數據、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數據、社會保障數據等,改變以往隨機抽樣獲取信息數據方式。與此同時,對采集數據進行多維度多層細分與整合,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數據采集和存儲弊端。其次,流動人口信息挖掘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大數據挖掘、網絡地圖、云計算技術對流動人口粗糙數據進行清洗與挖掘,解析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與價值,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細化分類決策提供支撐。再次,流動人口信息決策環(huán)節(jié),主要基于信息決策與云計算技術對相關信息數據進行精準識別與感知分析,真正實現信息決策的數據化和智能化,從而降低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決策的風險與成本。最后,流動人口信息數據開放與共享環(huán)節(jié),主要利用互聯(lián)網、云存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流動人口數據在流入地、流出地不同職能部門間互聯(lián)互通、充分共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創(chuàng)新了數據信息在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間的流動方式、形態(tài)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了數據信息損耗,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跨界協(xié)作提供了技術基礎。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街頭的空間屬性及其治理形態(tài)——基于W市城市管理實踐的經驗觀察[J]. 呂德文. 求索. 2019(04)
[2]人口流動新形勢下的公共服務問題識別與對策研究[J]. 劉敏. 宏觀經濟研究. 2019(05)
[3]“大數據”嵌入: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J]. 孫濤. 求索. 2018(03)
[4]現階段我國城市流動人口變動的新特點及服務管理創(chuàng)新[J]. 梁勇,馬冬梅. 理論與改革. 2018(01)
[5]國家治理技術的演進邏輯--以流動人口管控實踐為例[J]. 韓志明.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6]異質性公共支出對勞動力遷移的門檻效應:理論模型與經驗分析[J]. 吳偉平,劉乃全. 財貿經濟. 2016(03)
[7]流動人口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地方政府財政激勵實證研究[J]. 甘行瓊,劉大帥,胡朋飛. 財貿經濟. 2015(10)
[8]協(xié)同治理: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策略選擇[J]. 陳豐. 人口與發(fā)展. 2015(03)
[9]中國人口空間聚集對生產和生活污染的影響差異[J]. 肖周燕.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3)
[10]合法性視域下的“評比表彰”:行動邏輯、功能局限及治理——以中央政府及職能部門組織的評比表彰活動為例[J]. 周曄. 中國行政管理. 2014(09)
本文編號:34618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346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