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低齡化原因分析及矯正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13:44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頻頻發(fā)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通過對近五年全國多起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的主體特征和行為特點,發(fā)現(xiàn)除了行為主體自身心理原因以外,還因深受其家庭的負面影響,此外社會控制的弱化亦是犯罪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預防此類犯罪的發(fā)生,關鍵是要轉變思路:考慮降低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同時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收容教養(yǎng)制度的作用。
【文章來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0(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基本特點
(一)行為主體特征:男性為主,多為在校學生
(二)行為主體行為習慣:多具有抽煙、斗毆等越軌行為
(三)行為主體犯罪心理:多為激情犯罪,犯罪心理成熟
(四)行為主體犯罪需求:追求物質、性、情感需要
二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成因分析
(一)涉罪低齡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因素
(二)涉罪低齡未成年人家庭影響
1. 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激發(fā)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2. 家庭暴力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3. 父母行為失范易成為低齡未成年人模仿對象。
4. 家庭結構不健全。
5. 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成為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誘因之一。
(三)社會控制力度的弱化,削弱對社會的依戀程度
三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的矯正路徑:懲罰與教育相結合
(一)降低法律規(guī)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確有必要
(二)收容教養(yǎng)而非“一放了之”
1. 明確適用對象。
2. 明確執(zhí)行機關與場所。
3. 明確規(guī)范社會調(diào)查制度。
(三)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以提供社會支持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小學生行為失范與倫理空間構建——基于蘭州市的實證研究[J]. 李樂生,焦若水. 科學經(jīng)濟社會. 2020(01)
[2]未成年社區(qū)矯正對象心理矯正機制構建——基于循證系統(tǒng)評價的分析[J]. 陳珊,周龍梅,張宇.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2)
[3]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矯正的實踐與思考——以小馬個案為例[J]. 付釗.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9(06)
[4]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學理論闡釋[J]. 常進鋒,尹東風. 當代青年研究. 2019(04)
[5]四川省未成年人犯罪研究[J]. 廖文舉,袁小迪.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8(06)
[6]農(nóng)村到城市的遷移與中國城市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以社會控制為視角[J]. 沈吟徵,鐘華,劉環(huán)宇.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8(06)
[7]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特點分析[J]. 焦迎娜,蘇春景.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4)
[8]少年犯社區(qū)矯正之系統(tǒng)化——以社會控制理論為指導[J]. 丁敏.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18(04)
[9]青少年弒親行為探析——基于47例弒親案例分析[J]. 汪明松. 青年探索. 2013(04)
[10]轉型社會青少年犯罪成因剖析——以社會控制理論為視角[J]. 鐘其. 浙江學刊. 2007(05)
本文編號:3299401
【文章來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0(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基本特點
(一)行為主體特征:男性為主,多為在校學生
(二)行為主體行為習慣:多具有抽煙、斗毆等越軌行為
(三)行為主體犯罪心理:多為激情犯罪,犯罪心理成熟
(四)行為主體犯罪需求:追求物質、性、情感需要
二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成因分析
(一)涉罪低齡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因素
(二)涉罪低齡未成年人家庭影響
1. 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激發(fā)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2. 家庭暴力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3. 父母行為失范易成為低齡未成年人模仿對象。
4. 家庭結構不健全。
5. 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成為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誘因之一。
(三)社會控制力度的弱化,削弱對社會的依戀程度
三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的矯正路徑:懲罰與教育相結合
(一)降低法律規(guī)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確有必要
(二)收容教養(yǎng)而非“一放了之”
1. 明確適用對象。
2. 明確執(zhí)行機關與場所。
3. 明確規(guī)范社會調(diào)查制度。
(三)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以提供社會支持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小學生行為失范與倫理空間構建——基于蘭州市的實證研究[J]. 李樂生,焦若水. 科學經(jīng)濟社會. 2020(01)
[2]未成年社區(qū)矯正對象心理矯正機制構建——基于循證系統(tǒng)評價的分析[J]. 陳珊,周龍梅,張宇.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2)
[3]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矯正的實踐與思考——以小馬個案為例[J]. 付釗.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9(06)
[4]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學理論闡釋[J]. 常進鋒,尹東風. 當代青年研究. 2019(04)
[5]四川省未成年人犯罪研究[J]. 廖文舉,袁小迪.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8(06)
[6]農(nóng)村到城市的遷移與中國城市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以社會控制為視角[J]. 沈吟徵,鐘華,劉環(huán)宇.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8(06)
[7]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特點分析[J]. 焦迎娜,蘇春景.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4)
[8]少年犯社區(qū)矯正之系統(tǒng)化——以社會控制理論為指導[J]. 丁敏.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18(04)
[9]青少年弒親行為探析——基于47例弒親案例分析[J]. 汪明松. 青年探索. 2013(04)
[10]轉型社會青少年犯罪成因剖析——以社會控制理論為視角[J]. 鐘其. 浙江學刊. 2007(05)
本文編號:32994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329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