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層公務員應對群體性事件應具備的素質(zhì)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mass events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increasing, causing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The solution of group events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all sides, but the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as the direct responders of group incidents, are the key among them, and their quality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lving group incidents.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main aspects: strong political acumen and insight, high level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basic common sense of customs and customs. Strong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作者單位】: 徐州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分類號】:D63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葛志華;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J];黨建研究;2004年06期
2 莫令娥;;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必須正確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J];求實;2007年10期
3 袁明旭;;轉(zhuǎn)型期邊疆多民族地區(qū)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類型、特點及成因分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吳遠亮;吳明高;何京紅;;敵對勢力、敵對分子插手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J];政法學刊;2006年04期
5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我國轉(zhuǎn)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主要特點、原因及政府對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6 祁光華;;基于政府回應的公務員能力模型[J];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智博;劉大勇;;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9期
2 王鳳棲;;從勒龐的“群體理論”看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J];今傳媒;2012年01期
3 劉穎;張英魁;;當前農(nóng)民沖突型利益表達問題研究[J];長白學刊;2011年05期
4 劉艷霞;;從群體性事件淺析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新思路[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張慧卿;;鄉(xiāng)民社會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機理與調(diào)處機制——以福建巖兜村為個案[J];巢湖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馬建珍;淺析政府危機管理[J];長江論壇;2003年05期
7 王賜江;;群體性事件類型化及發(fā)展趨向[J];長江論壇;2010年04期
8 孫元明;;治理群體性事件的制度機制研究[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郭部;馬靜怡;吳開松;;民族地區(qū)基層公務員預防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應具備的素質(zhì)[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劉中起;;轉(zhuǎn)型期群體性社會沖突:特性、動因及其“安全閥”機制研究[J];城市觀察;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孫元明;;國內(nèi)群體性事件研究現(xiàn)狀、發(fā)展及其治理的實現(xiàn)途徑[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2 李海風;劉京京;;以公務員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為視角談提升政府應急管理水平[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3 吳春華;溫志強;;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政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4 董v,
本文編號:24073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40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