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之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海峽兩岸社區(qū)矯正 切入點:比較研究 出處:《蘭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社區(qū)矯正制度起源于19世紀末的英美國家,其通常適用于短期自由刑之犯罪。該制度因其實施有利于實現(xiàn)刑罰預防犯罪的目的、在避免短期自由刑流弊的同時,也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且更符合刑罰人道化、謙抑性及個別化等現(xiàn)代刑罰理念,故現(xiàn)已廣為世界各國刑事立法所采納,并有日益擴大適用的趨勢。目前兩岸刑法皆有社區(qū)矯正方面的規(guī)定,即在定罪量刑并加以宣告后,或在犯罪行為較輕對象的刑罰執(zhí)行期間,若有法定情形的出現(xiàn),而采取的非監(jiān)禁性矯正刑罰。然而兩岸立法規(guī)范各有所不同,在相互的比較之下,亦凸顯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各自的特色和不足之處。為使社區(qū)矯正制度能達到刑事政策的預期效果,充分發(fā)揮該制度應有的功效,筆者于2016年2月至6月赴臺灣交流學習期間,帶著對我國大陸地區(qū)社區(qū)矯正工作的思考,對臺灣地區(qū)的社區(qū)矯正工作進行了考察研究后,通過梳理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諸多方面的不同,據(jù)以歸納并分析出兩岸在社區(qū)矯正制度上的特色,然后針對當前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進行立法比較,除理清兩岸對社區(qū)矯正一般理論的差異性外,并進一步按現(xiàn)行社區(qū)矯正制度的相關(guān)規(guī)范內(nèi)容,分別從兩岸社區(qū)矯正的立法、制度構(gòu)建,及運行等方面進行比較與探討,在認識社區(qū)矯正制度所能發(fā)揮的應有功能的同時,也注意到其本身的局限性。文末正是對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的評析與完善,借此分析我國大陸地區(qū)社區(qū)矯正制度上的不足,進而提出完善的思考。
[Abstract]: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originated in the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hich is usually applicable to the crime of short-term free punishment. Because its implement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urpose of criminal penalty prevention, it avoids the abuse of short-term free punish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reduced the nation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modern concepts of punishment, such as humanization, modesty and individualization, so it has now been widely adopted in criminal legislation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re is a trend of increasing application. At present, the criminal law of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has provisions on community correction, that is, after the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has been declared, or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punishment of the lighter target of the crime, if there is a statutory situation, However, the legislative norm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are different, under the comparison of each other, It also highlights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In order to enable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of the criminal policy,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ue effect, the author went to Taiwan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6 to exchange studie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work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fter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work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Taiwan, through combing the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legislative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s carried out, in addition to clarify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norms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probes into the legisl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that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can play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perfect i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26.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建安,鄭霞澤,馮建倉,戴艷玲,陳志海,魯蘭;略論改革和完善我國的社區(qū)矯正制度[J];法治論叢;2003年03期
2 周濤;;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警專學報;2006年04期
3 陳兟;;淺議勞動教養(yǎng)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建立[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孫永成;袁源;;對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年17期
5 陳挺;;淺談社區(qū)矯正制度[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0年06期
6 馬志昊;;淺述社區(qū)矯正制度[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年12期
7 于濤;;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構(gòu)建與完善的戰(zhàn)略構(gòu)想[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于濤;;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構(gòu)建與完善[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9 阮傳勝;;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緣起、問題與完善[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李鳳軍;;論社區(qū)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蘭州學刊;2013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和諧社會語境中的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2 劉曉梅;;中國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完善[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3 王衛(wèi)星;卓黎黎;;當前我國全面推行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內(nèi)在困境分析[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瑞;徐靜琳;;試論美國的社區(qū)矯正制度[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5 齊巖軍;;論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之必要性[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6 劉鵬;羅勇;;關(guān)于緩刑在社區(qū)矯正中的若干問題的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7 齊巖軍;;論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8 劉菲;;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9 李宏芳;;社區(qū)矯正制度探析——以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qū)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莫洪憲;;和諧社會背景下的中國未成年犯罪人社區(qū)矯正制度之構(gòu)建[A];犯罪學論叢(第五卷)[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丁國鋒;借鑒經(jīng)驗完善社區(qū)矯正制度[N];法制日報;2013年
2 陳國萍 張建華;社區(qū)矯正制度有無法律依據(jù)[N];江蘇經(jīng)濟報;2005年
3 韋通進 陳紅官 黃建濤 百色市右江區(qū)人民法院;構(gòu)建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面臨的困境[N];廣西法治日報;2012年
4 韋通進 陳紅官 黃建濤 百色市右江區(qū)人民法院;建構(gòu)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的三個路徑[N];廣西法治日報;2012年
5 謝愛紅;社區(qū)矯正制度當完善[N];江蘇法制報;2013年
6 李玉運;青少年犯罪社區(qū)矯正制度之探析[N];法制日報;2013年
7 中國政法大學 洪道德;正確認識社區(qū)矯正制度[N];光明日報;2014年
8 陳百珍;不斷完善社區(qū)矯正制度[N];人民公安報;2006年
9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李飛;中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本土適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余衛(wèi)邋傳法;社區(qū)矯正制度應予完善[N];江蘇法制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維;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劉津慧;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3 謝忠峰;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睿;兩岸社區(qū)矯正制度之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2 李鑫;論政府主導下的社區(qū)矯正制度[D];汕頭大學;2011年
3 趙峰;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4 丁芳;我國社區(qū)矯正運行機制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瑾;社區(qū)矯正制度適用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6 李江艷;對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思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劉醒;貴州省實施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5年
8 劉璞;我國現(xiàn)行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河北大學;2014年
9 魏欣然;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立法完善[D];延邊大學;2015年
10 盧谷;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669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66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