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警察的溫情文化
本文選題:警察隊伍 切入點:文化 出處:《學術論壇》2008年07期
【摘要】:警察溫情文化是以溫情為內(nèi)涵、以警察為主體,以執(zhí)法行為為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特色文化。構建警察的溫情文化,使溫情在警察隊伍中成為一種氛圍,成為每一個警察的素養(yǎng),在剛性執(zhí)法中飽含溫情,在溫情中體現(xiàn)法律的威嚴,體現(xiàn)出以德治國的精神,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警察溫情文化,有助于民警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服務宗旨,自覺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創(chuàng)社會的長治久安;構建警察溫情文化,有助于在打擊違法犯罪之時,能夠以柔克剛,降低執(zhí)法成本,提高執(zhí)法效益;構建警察溫情文化,有助于改善公安機關內(nèi)部關系,化解矛盾,團結協(xié)作,增強公安隊伍的戰(zhàn)斗力。
[Abstract]:The tenderness culture of the police is a kind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which takes the tenderness as the connotation, the police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as the form of expres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culture of the police makes the tender feeling become an atmosphere in the police force and become the accomplishment of every police officer. In the rigid law enforcement full of warmth, in warmth reflects the majesty of the law, reflects the spirit of running the country with morality,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e of police warmth, help the police to further clarify their service purpose, Consciously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and creating a lasting peace and security of the society; building a culture of police tenderness can help to reduce the cost of law enforcement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w enforcement while cracking down on illegal crimes; and build a culture of police kindnes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resolve contradictions, unite and cooperate, and strengthen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curity forces.
【作者單位】: 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
【分類號】:D631.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傅是杰;用先進文化培育新型人民警察[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梁莉;;構建以人為本的警察文化[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2 范松仁;歷史視閾中的先秦“德刑之辯”及其現(xiàn)代觀照[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胡軍,王瑜;“為政以德”與政府公務員形象管理[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4 張治秀;;論西方德治思想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李淑范;行政道德與以德治國[J];鄭州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丁惠炯;;加強公務員倫理道德建設的背景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江銘;;提高高職學生文明素質的實踐與思考[A];2006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席順利;;行政道德責任的社會化[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林立公;道德治理及其實現(xiàn)方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尹杰欽;領導干部道德素質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艷;試論以德治國方略的提出與實施[D];山西大學;2003年
2 吳蔚;東航飛行人員職業(yè)道德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3 薛曉燕;以德治國的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4 董海洲;論周公“敬德保民”思想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5 陳勇軍;仁愛之治與自由之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吳智泉;以建設中國先進文化為目標 改進思想政治工作[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7 時美英;政府治理視野中我國公務員素質的提高[D];河海大學;2005年
8 周虹;中國官德建設研究及當代官德模式構建[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9 韓春香;論社會轉型期公務員道德人格的塑造[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10 李云;論公務員的道德責任[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對搶劫、強奸、殺人犯申華忠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J];人民司法;1980年01期
2 ;周晏晴案[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3 ;是殺人罪還是傷害罪?[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4 何長云,張績,張健民;周富南構成“過失起火罪”嗎?[J];人民司法;1980年11期
5 ;鄧沐龍冤案是怎樣造成的[J];人民司法;1980年12期
6 蕭永堅 ,黃松贊;新加坡控制人口增長的成績與經(jīng)驗[J];東南亞研究;1980年01期
7 張碩;我國宋朝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和影響[J];東南亞研究;1980年04期
8 張匯文,盧瑩輝;知識產(chǎn)權的法律意義與國際保護[J];社會科學;1980年06期
9 高晉元;東非三國關系淺說——坦、肯、烏的合作和矛盾[J];西亞非洲;1980年02期
10 柯林·勒古姆 ,吳期揚;八十年代非洲局勢展望[J];西亞非洲;198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發(fā)揮學會團體優(yōu)勢 弘揚和繁榮煙草文化[A];中國煙草學會第三屆理事擴大會議文件匯編暨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煙草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唐云貴;;略談西寧地區(qū)公路運輸企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及前景預期[A];西寧市第三產(chǎn)業(yè)研究文集[C];1995年
3 肖輝乾;;借鑒國內(nèi)外其它城市的經(jīng)驗與教訓 建設具有特色的北京城市夜景照明[A];海峽兩岸第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文集[C];1999年
4 尹相勇;吳江嬌;;公共交通網(wǎng)絡運營分析與評價研究[A];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5 武衛(wèi);羅昭俊;;關于設立機場建設環(huán)境理論的思考[A];系統(tǒng)工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盧正興;;我國21世紀的獸醫(yī)教育[A];畜牧獸醫(yī)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類健康——21世紀畜牧獸醫(yī)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論壇會文集[C];1999年
7 李春艷;;論21世紀盲人推拿人才的培養(yǎng)[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8 張玉峰;;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fā)展我省盲人按摩事業(yè)[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9 萬福臨;王付海;;論淮海戰(zhàn)役中我軍戰(zhàn)役后方建設[A];淮海戰(zhàn)役新論——紀念淮海戰(zhàn)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8年
10 聶惠玲;孔香蓮;;論淮海戰(zhàn)役中的文化藝術工作[A];淮海戰(zhàn)役新論——紀念淮海戰(zhàn)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里仁;槍聲后的思考[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謝芳;我眼中的紐約警察(上)[N];法制日報;2000年
3 蔡定劍 (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組法學博士);治國要正警[N];工人日報;2000年
4 ;打擊網(wǎng)絡犯罪刻不容緩[N];檢察日報;2000年
5 趙鴻天;基層公安干警文化素質的現(xiàn)狀與對策[N];山西日報;2000年
6 子晉;警察咋恁牛[N];團結報;2000年
7 汪勇;跳出思維怪圈引來他山之石[N];人民公安報;2001年
8 記者 杜海濤;海關大力整頓規(guī)范進出口秩序[N];人民日報;2001年
9 記者 王比學;湛江海關從嚴治關[N];人民日報;2001年
10 記者游春亮;我國毒品犯罪案件數(shù)呈逐年下降趨勢[N];法制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許興寶;文化視域中的宋詞意象初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勤榕;俄羅斯文化轉型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4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徐國寶;《格薩爾》與中華文化的多維向心結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陳飛;唐代試策研究(《唐代官人文學研究》第一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劉靖華;全球化的矛盾、民族主義與宗教原教旨主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9 楊承志;現(xiàn)代化進程中文化—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及其管理創(chuàng)新[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10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燕;對當前我國新聞內(nèi)容變革的傳播社會學分析[D];暨南大學;2000年
2 羅文剛;論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劉景;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市場[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李曉東;西方文化哲學的世紀審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張福平;新聞出版文化學研究[D];鄭州大學;2000年
6 唐華;文化營銷傳播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7 張國宏;媒介與文化[D];鄭州大學;2000年
8 梁青林;當代日本大眾文化管窺[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卜奇文;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客家土樓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范秀娟;文化視野中的中國當代股評寫作[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6573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65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