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治安法論文 >

中國拐賣兒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17 16:06

  本文選題:拐賣兒童犯罪 切入點:時空特征 出處:《地理科學》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從公益平臺獲取的上萬條尋親記錄數(shù)據(jù),從犯罪地理學的視角探究1980~2015年中國拐賣兒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1)拐賣去向以被收養(yǎng)為主,總量上男童多于女童,頻率上低年齡段高發(fā),可分為4個販運類型。(2)犯罪量自1980年以來呈現(xiàn)"倒勺"型波動態(tài)勢,1989~1998年為高發(fā)區(qū)間,犯罪受打擊力度與人口政策影響明顯。(3)犯罪量月變化呈現(xiàn)兩個輕微倒"U"型格局,犯罪季節(jié)變化較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4)犯罪呈現(xiàn)"西部集中拐出,東部分散拐入"的"三片兩線"的"場-流"空間格局特征,并有一定的帶動與回流效應。(5)當前拐賣兒童犯罪的空間集聚程度減小,而擴散程度增加,由區(qū)域性犯罪發(fā)展成全國性犯罪。最后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未來的研究作了展望。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family tracing records obtained from the public welfare platform,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geograph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e of child abduction and trafficking in China from 1980 to 2015.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destination of abduction is adopt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oys is more than that of girls. The frequency of low age group is high,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rafficking types. (2) since 1980, the crime volume has been in a "inverted" fluctuation pattern. From 1989 to 1998, it was between the high incidence areas. The degree of crime being hi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policy are obvious. (3) the monthly change of crime volume presents two slightly inverted "U" pattern, the seasonal change of crim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summer half year is higher than the winter half ye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flow" spatial pattern of "three pieces and two lines" in the east of China, and the effect of driving and reflux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crime of child abduction and trafficking at present decreases, while the degree of diffusion increases. From the regional crime to the national crime.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levels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西北大學地表系統(tǒng)與災害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6YJAZH028) 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研究項目(2016C059) 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項目(HSSTP)資助~~
【分類號】:D917.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沖;柳林;周素紅;;基于臨近相似性考慮的犯罪熱點密度圖預測準確性比較——以DP半島街頭搶劫犯罪為例[J];地理科學;2016年01期

2 劉大千;宋偉;修春亮;;長春市“兩搶兩盜”犯罪的空間分析[J];地理科學;2014年11期

3 姜超;唐煥麗;柳林;;中國犯罪地理研究述評[J];地理科學進展;2014年04期

4 單勇;;城市中心區(qū)犯罪熱點制圖與防衛(wèi)空間設計[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5 甘莉;;我國刑法中拐賣人口犯罪的立法建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6 嚴小兵;;中國省域刑事犯罪率的時空演變及機制研究[J];地理科學;2013年05期

7 馮健;黃琳珊;董穎;宋蕾蕾;;城市犯罪時空特征與機制——以北京城八區(qū)財產(chǎn)類犯罪為例[J];地理學報;2012年12期

8 嚴小兵;焦華富;;犯罪地理國際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10期

9 劉大千;修春亮;;國內(nèi)外犯罪地理學研究進展評析[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10 陸娟;湯國安;張宏;蔣平;吳偉;;犯罪熱點時空分布研究方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蔣慧;廣西地區(qū)打擊跨境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調(diào)研報告[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冬平;柳林;周素紅;杜方葉;宋廣文;肖露子;;地理學視角下犯罪者行為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7年07期

2 李鋼;譚然;王會娟;顏祥;邵琰;;中國拐賣兒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J];地理科學;2017年07期

3 張文忠;湛東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內(nèi)涵及評價指標[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7年06期

4 付逸飛;職國盛;;國外城市犯罪時空分布及其防控對策研究述評[J];犯罪研究;2017年03期

5 康順;李佳田;武昊;;Voronoi鄰近關(guān)系支持下的點模式趨同提取方法[J];測繪學報;2017年05期

6 卓蓉蓉;李巒巒;余斌;鄭文升;;21世紀以來西方犯罪地理研究述評[J];人文地理;2017年02期

7 齊杰;王國梁;;忻州市刑事犯罪的縣域空間差異分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8 邢雨;;毒品犯罪量刑城鄉(xiāng)差異的理性思考[J];法制博覽;2017年08期

9 王增利;劉學軍;陸娟;;入室盜竊多尺度地理因子分析[J];地理學報;2017年02期

10 宋廣文;肖露子;周素紅;龍冬平;周淑麗;劉凱;;居民日;顒訉Π歉`警情時空格局的影響[J];地理學報;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沖;柳林;周素紅;;DP半島街頭搶劫案件的臨近重復發(fā)生模式[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2 徐沖;柳林;周素紅;葉信岳;姜超;;DP半島街頭搶劫犯罪案件熱點時空模式[J];地理學報;2013年12期

3 姜超;柳林;;中國犯罪地理與警務GIS研究進展[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3年06期

4 單勇;吳飛飛;;從罪犯到地點:犯罪空間防控的興起[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5 李業(yè)錦;朱紅;;北京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空間結(jié)構(gòu)及其影響機制——以城市110警情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5期

6 嚴小兵;;中國省域刑事犯罪率的時空演變及機制研究[J];地理科學;2013年05期

7 鐘海東;吳健平;余柏蒗;王占宏;;基于GIS的上海市犯罪空間特征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8 陳鵬;馬偉;;層次聚類法在空間犯罪熱點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9 馮健;黃琳珊;董穎;宋蕾蕾;;城市犯罪時空特征與機制——以北京城八區(qū)財產(chǎn)類犯罪為例[J];地理學報;2012年12期

10 嚴小兵;焦華富;;犯罪地理國際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峰華,毛愛華;犯罪地理學的理論研究[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2 王超;;淺論犯罪地理學[J];企業(yè)導報;2011年22期

3 劉大千;修春亮;;國內(nèi)外犯罪地理學研究進展評析[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4 湯建中;;美國的犯罪地理學研究[J];科學;1988年01期

5 張兆瑞;犯罪地理學構(gòu)想[J];河南公安學刊;1993年01期

6 扥同君;陳友飛;李民強;;犯罪地理學:理論與實證研究[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7 陳亮;;犯罪制圖的理論與實踐進展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孫峰華,魏曉;犯罪地理學研究的新進展[J];人文地理;2004年05期

9 張磊;馮開禹;李偉濤;;當前我國犯罪地理學研究綜述[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單勇;吳飛飛;;從罪犯到地點:犯罪空間防控的興起[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峰華;;21世紀的犯罪地理學[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超;晉城市城區(qū)刑事案件犯罪地理學分析[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白月華;宜昌市s亭區(qū)犯罪問題的地理學防控[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6254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6254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0f1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