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恐怖主義犯罪的地域性特點及其治理
本文關鍵詞:我國恐怖主義犯罪的地域性特點及其治理 出處:《求索》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的恐怖主義犯罪是打著民族主義旗號,由恐怖組織實施的,通過暴力或暴力威脅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會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自由、財產(chǎn)、侵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其在政治目標、存在方式、活動方式、行為特征、侵害法益上存在地域上的特點。治理我國的恐怖主義犯罪問題必須堅持"嚴防嚴打、‘嚴’字當頭"的基本方針、"‘理性’反恐、依法辦事"的基本原則、"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的基本方法。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湖南理工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1YJAZH115)
【分類號】:D917.6
【正文快照】: 多年來,學界一直重視恐怖主義犯罪問題的研究,然而,如何立足我國恐怖主義犯罪的現(xiàn)狀,研究我國恐怖主義犯罪地域性問題、并取得有價值結論的成果則是鳳毛麟角。在當前我國“藏獨”與“疆獨”活動日益猖獗、恐怖主義犯罪形勢趨于嚴峻的形勢下,認真研究我國恐怖主義犯罪地域性特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華;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的新威脅[J];人民公安;2000年19期
2 李赫然;陳曉舒;;王大偉:中國式反恐的全民戰(zhàn)爭[J];中國新聞周刊;2009年12期
3 董士曇,李忠;中國恐怖活動發(fā)展趨勢分析[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4年05期
4 趙文經(jīng);恐怖主義犯罪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產(chǎn)業(yè)化的網(wǎng)絡犯罪催生網(wǎng)絡恐怖主義[J];計算機與網(wǎng)絡;2009年13期
6 吳鵬;;恐怖主義爆炸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J];商情(教育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1期
7 莊永廉;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11屆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法學;2002年03期
8 千省利;邵夢;;網(wǎng)絡恐怖主義法律問題研究[J];信息網(wǎng)絡安全;2008年02期
9 朱素梅;;當代有組織犯罪的發(fā)展趨勢及成因[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趙幼鳴;倫理的維度:恐怖主義產(chǎn)生和泛濫的根源[J];政法學刊;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皓;;恐怖主義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的一種評估方法[A];江蘇省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狄世深;;犯罪的生物因素新探[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陳剛;李樹;陳屹立;;人口流動增加了犯罪嗎?——基于中國經(jīng)驗的實證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劉延壽;張曉秦;;21世紀世界恐怖活動的犯罪學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5 劉延壽;張曉秦;;21世紀世界恐怖活動的犯罪學思考[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6 康均心;;我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與犯罪控制[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7 楊彥文;;當前影響我國邊境沿海地區(qū)跨境犯罪活動的相關因素及對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陳武;;加入WTO對中國犯罪趨勢的影響[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9 袁瑛;張遠萍;;試論犯罪隱語的功能效用[A];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10 趙士均;;淺析中國毒品犯罪原因與對策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講師 施余兵;網(wǎng)絡恐怖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N];人民公安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孟曉明;依法堅決打擊針刺犯罪活動[N];吐魯番報(漢);2009年
3 本報記者 張潔茹 張玲 張家方 本報通訊員 英芯茳;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N];濟寧日報;2006年
4 陳娜;王益公安分局全力打造“平安王益”[N];銅川日報;2007年
5 胡Z,
本文編號:13208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32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