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社會納稅人集體行動的發(fā)生機制
本文關鍵詞:轉型社會納稅人集體行動的發(fā)生機制
更多相關文章: 轉型社會 納稅人集體行動 發(fā)生機制 策略轉換
【摘要】:當代中國的納稅人集體行動存在著共同的"合法性撤銷機制""認同塑造機制""關系場域機制"和"遞進性邏輯機制";納稅人集體行動的不同結果,是由民眾的怨恨勢能和政府的回應能力決定的。這些都反映了轉型社會中"增稅沖動"與"權利維護"之間的矛盾沖突,需要政府在治理方式上進行相應的變革:改革稅收計劃的編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為小微企業(yè)和個體工商戶減稅、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民眾利益表達渠道。
【作者單位】: 國家稅務總局黨校教研二部;
【分類號】:D631.43;F812.4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納稅人集體行動(又稱“集體抗稅”)作為觀察國家與社會對立關系的一扇窗口,歷來為政治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學者所重視。對于處于轉型社會之中的中國而言,納稅人集體行動也有發(fā)生。為探析轉型社會納稅人集體行動的發(fā)生機制,本文擬采用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頎;吳毅;;群體性事件的情感邏輯以DH事件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J];社會;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迪;;如何通過沖突建立起合作的網(wǎng)絡[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2 曾繁旭;戴佳;吳小琪;;逾越界限的行動——社會化媒體與環(huán)境群體性事件的激進化研究[J];當代傳播;2014年04期
3 唐元松;;當代中國社會抗爭的發(fā)展及其治理[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14年00期
4 姜寧寧;;論新社會組織的研究范式[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5年02期
5 黃杰;;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抗爭表演與消費者維權行動的新圖景——基于“斗牛行動”的個案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15年04期
6 向良云;;結構、行動和意義——西方理論范式及其在我國重大群體性事件語境下的反思[J];理論與改革;2014年01期
7 王國勤;;集體行動中的“準組織化”及策略應對[J];南京社會科學;2014年12期
8 彭國勝;;政治文化與城鄉(xiāng)居民的體制外抗爭[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9 王明前;;南昌起義的政治認同、斗爭手法與斗爭周期[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10 汪雪芬;;當前中國“組織化抗爭”研究范式述評[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一;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物價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高紅梅;基于價值分析的我國自然保護區(qū)公共管理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3 陳娟;企業(yè)跨文化沖突管理[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向良云;非常規(guī)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演化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胡兵;底層抗爭與基層治理當代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6 鄭雯;“媒介化抗爭”:變遷、機理與挑戰(zhàn)[D];復旦大學;2013年
7 張盛;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8 顧鶯;學生政治及其對政治發(fā)展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9 陳相雨;網(wǎng)絡集群抗爭行為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10 王江偉;集會自由權的限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冰玉;企業(yè)管理行為與管理制度矛盾的實證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2 練偉;日?範幣c權力運作G鎮(zhèn)被拆遷農民與政府的策略互動[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3 甘衛(wèi)建;基于動員的農村群體事件研究[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4 王昀;地方抗爭事件的互聯(lián)網(wǎng)話語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5 曹麗;新意見階層網(wǎng)絡反腐嵌入現(xiàn)行制度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6 王強;中國農民群體性事件的產生原因和應對思路[D];吉林大學;2014年
7 張維通;中國環(huán)境群體性事件及其應對[D];吉林大學;2014年
8 張溢;十九世紀以來英國民眾抗爭與政府回應的互動:變遷模式比較[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9 閆曉玲;民族、資本與近代國家—查爾斯·梯利的國家建構思想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10 劉喬;虛擬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中國穆斯林集體行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建嶸;;轉型中國的社會沖突——對當代工農維權抗爭活動的觀察[J];理論參考;2006年05期
2 于建嶸;;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主要類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3 董海軍;;“作為武器的弱者身份”:農民維權抗爭的底層政治[J];社會;2008年04期
4 黎相宜;;精英型與草根型框架借用比較失地農民與知識精英的集體抗爭[J];社會;2009年06期
5 王洪偉;;當代中國底層社會“以身抗爭”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個“艾滋村民”抗爭維權的啟示[J];社會;2010年02期
6 董海軍;;依勢博弈:基層社會維權行為的新解釋框架[J];社會;2010年05期
7 張荊紅;;價值主導型群體事件中參與主體的行動邏輯[J];社會;2011年02期
8 呂德文;;媒介動員、釘子戶與抗爭政治 宜黃事件再分析[J];社會;2012年03期
9 于建嶸;當前農民維權活動的一個解釋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4年02期
10 應星;;草根動員與農民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四個個案的比較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佳;蓬文;;破除陳舊落后觀念 做轉型社會的新人[J];武鋼政工;2006年10期
2 王愛英;;論轉型社會領導者的創(chuàng)新[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林默彪;社會轉型與轉型社會的基本特征[J];社會主義研究;2004年06期
4 羅雪揮;“兩棲人”:轉型社會新族群[J];中國新聞周刊;2004年48期
5 蔣劍鳴;;轉型社會的司法方法調整——關于司法和合主義的展開:柔性、本位、平行[J];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6 嚴振書;邵沁妍;;社會和諧:轉型社會的重要價值目標[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2期
7 趙立新;趙慧;;轉型社會宗教參與養(yǎng)老的基礎和優(yōu)勢研究[J];人口學刊;2012年05期
8 莫良元;;轉型社會熱點案件差異化特質的識別邏輯[J];學習與探索;2012年12期
9 利子平;;刑法社會化:轉型社會中刑法發(fā)展的新命題[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10 李路曲;轉型社會中的腐敗與反腐敗[J];晉陽學刊;1995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本報評論員;用道德之光照耀轉型社會[N];新華日報;2013年
2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程維榮;傳統(tǒng)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對當今轉型社會的啟示[N];上海法治報;2013年
3 記者 張尉心;繼續(xù)推進產業(yè)轉型社會管理[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4 張海波;網(wǎng)絡社會的“結構倒置”效應[N];北京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實習記者 來芙萍;轉型社會如何構建多元幸福[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2年
6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博導 王寧;轉型社會中的欲望起飛[N];南方日報;2007年
7 記者 董柏生;加快產業(yè)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作風轉變 建設實力焦作美麗焦作幸福焦作務實焦作[N];焦作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杜凡;轉型社會的公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磊磊;轉型社會的利益集團探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江傳寶;轉型社會的秩序變動與犯罪變化[D];安徽大學;2006年
3 劉筱勤;轉型社會中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關系的調適[D];蘇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2071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20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