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婦女再嫁法律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1 20:20
本文關鍵詞:宋代婦女再嫁法律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宋代婦女 再嫁 財產分割 子女撫養(yǎng) 法律地位
【摘要】:現(xiàn)代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婦女在婚姻中的權利也逐漸增多,婦女問題的研究成為學術界近年的熱點。本文對宋代離婚婦女的再嫁原因、財產分割問題、子女撫養(yǎng)問題以及再嫁婦女的婚姻權利地位進行了論述。縱觀中國歷史上婦女再嫁的情況,宋代婦女的再嫁無疑有著更突出的特色,更加值得我們進行關注、研究。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雖然商品經濟發(fā)展繁榮,但并未改變我國整個古代社會人們壽命普遍偏短的整體現(xiàn)象。所以,很多少女不得不面臨婚后有可能成為寡婦的現(xiàn)狀。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婦女是選擇另嫁他人還是立志守節(jié)對她們以后的生活乃至對整個人生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因而,本文選擇宋代婦女再嫁這一議題進行探討。本文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宋代婦女離婚的普遍現(xiàn)象及原因。上至宗室婦女下到平民老百姓,都存在普遍的再嫁現(xiàn)象。這部分主要對宋代婦女改嫁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經濟、法律、思想和社會風氣以及婦女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第二部分為宋代婦女再嫁的法律條件。關于婦女再嫁的法律規(guī)定,包括皇帝詔令、律法規(guī)定及家法。第三部分為婦女再嫁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宋代離婚婦女的財產分割問題以及與子女撫養(yǎng)問題。宋代再嫁婦女的財產問題從其離婚時的財產分配以及財產繼承兩個方面闡述,還分析了宋代再嫁婦女與前夫子女的關系,子女仍應對離婚再嫁的母親盡孝,并且再嫁母親也可以母以子貴通過兒子得到恩蔭與封贈。第四部分講的是時人對婦女再嫁的態(tài)度,主要從統(tǒng)治者、士大夫、平民百姓以及宋代社會輿論幾方面分別闡述了其對婦女再嫁的看法。第五部分為宋代離婚婦女的法律地位及對現(xiàn)代的啟示。雖然宋代婦女在婚姻、財產等方面擁有一定的權利,但是總體上仍然嚴重缺失私有權,尤其南宋后期程朱理學影響越來越大,對婦女的壓迫也就越來越嚴重。至于對現(xiàn)代的啟示,主要從內容及執(zhí)法兩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宋代婦女 再嫁 財產分割 子女撫養(yǎng) 法律地位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9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1
- 一、宋代婦女再嫁現(xiàn)象及原因11-15
- (一) 宋代婦女再嫁實為普遍現(xiàn)象11
- (二) 宋代婦女再嫁的原因11-15
- 1. 土地兼并嚴重導致婦女為生存而被迫改嫁11-12
- 2. 商品經濟發(fā)展滋生了拜金、重利輕義思想12-13
- 3. 婦女自身對再嫁的實踐13
- 4. 理學對當時婦女婚姻的約束是有限的13-14
- 5. 人口繁衍發(fā)展生產力的需要14
- 6. 國家法、習慣法對婦女改嫁的支持14-15
- 二、宋代婦女再嫁的法律條件15-16
- (一) 皇帝詔令對婦女再嫁的規(guī)定15
- (二) 法律條文對婦女再嫁的規(guī)定15-16
- (三) 宋代家法對婦女再嫁的規(guī)定16
- 三、婦女再嫁的法律后果16-20
- (一) 財產分割問題16-19
- 1. 攜子改嫁17
- 2. 無子改嫁17-18
- 3. 招接腳夫18-19
- (二) 子女撫養(yǎng)問題19-20
- 1. 贍養(yǎng)方面19
- 2. 恩蔭方面19-20
- 3. 服喪方面20
- 四、時人對婦女再嫁的態(tài)度20-24
- (一) 統(tǒng)治者對婦女再嫁的態(tài)度20-21
- (二) 士大夫階層對婦女改嫁的態(tài)度21-22
- (三) 平民百姓對婦女再嫁的態(tài)度22-23
- (四) 社會輿論對婦女再嫁的態(tài)度23-24
- 五、宋代再嫁婦女法律地位及對現(xiàn)代的啟示24-26
- (一) 宋代離婚婦女的法律地位24-25
- 1. 宋代婦女在婚姻方面有一定的權利24
- 2. 宋代婦女私有權仍嚴重缺失24-25
- (二) 宋代婦女再嫁對現(xiàn)代的啟示25-26
- 1. 內容方面25
- 2. 執(zhí)法方面25-26
- 結語26-28
- 參考文獻28-30
- 致謝3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薛瑞生;;兩宋提倡婦女改嫁說[J];文史知識;2000年07期
2 張邦煒;兩宋婦女的歷史貢獻[J];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06期
3 唐自斌;略論南宋婦女的財產與婚姻權利問題[J];求索;1994年06期
4 張邦煒;宋代婚姻制度的種種特色[J];社會科學研究;1989年03期
,本文編號:6009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60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