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死刑適用的最新現(xiàn)狀及走向
[Abstract]: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ranks first five in the number of executions in the world every year, re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has always been its mainstream,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has become the goal pursued by the stat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t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high cost of judicial proceedings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obvious unfair factors affe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by race,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wrong cases,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safeguard of sentencing procedures in death penalty ca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the states is extremely uneven. The causes of abolishing the death penalty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include the press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influence of domestic political factors and the change of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the death penalty.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resolve the pending death penalty criminals after abolishing the death penalty: one is to eliminate the death penalty by way of appeal, the other is to seek alternative penalty measures for the death penalty. The third i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egal amnesty or amnesty to eliminate the suspension of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nd then to terminate th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美國杜克大學;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資助(2011822049)
【分類號】:D971.2;DD91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昭偉;;“治愈”抑或“緩解”:死刑復核程序的功能評析——死刑復核程序功能之不足與補足[J];比較法研究;2008年02期
2 閻二鵬;;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柴冬梅;;論受賄罪刑罰的完善[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8年S1期
4 高一飛;;對美國死刑案件訴訟程序的考察[J];當代法學;2008年01期
5 成凱;;論刑事辯護制度的現(xiàn)代性構架[J];東方法學;2008年06期
6 潘庸魯;;中國語境下死刑限制非常規(guī)路徑探討[J];東方法學;2009年04期
7 盧均曉;;死刑復核及其法律監(jiān)督問題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8 楊文革;;臺灣地區(qū)的死刑變易解析[J];海峽法學;2011年02期
9 趙秉志;;中國短期內能否廢止死刑問題要論[J];法學雜志;2009年08期
10 竹懷軍;利子平;;我國刑事政策的抉擇及其合理性論證[J];法學評論;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魏建;宋艷鍇;;刑罰威懾理論: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刑罰的經(jīng)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劉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與和諧社會構建[A];犯罪學論叢(第五卷)[C];2007年
3 黃淑彬;余行飛;;論死刑的犯罪主體限制的立法完善[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4 劉為勇;楊勁;王群;;作為“中國問題”的死刑存廢[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5 胡橋;;20世紀西方刑事法律的基本價值取向[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3 姚建龍;福利、懲罰與少年控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杜文俊;單位犯罪人格刑事責任的構建與論證[D];吉林大學;2006年
5 萬國海;經(jīng)濟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6 郭明文;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處理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王奎;死刑正當程序論[D];湘潭大學;2007年
8 康瑛;論減少死刑目標下的死刑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李季;少年違法犯罪與少年司法體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劉蕾;刑事訴訟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俊杰;論我國死刑廢除中的民意引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陸明華;論我國刑事偵查階段律師先期介入制度的建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芳;經(jīng)濟犯罪的刑罰配置[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任媛媛;我國死刑控制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張德國;非暴力犯罪死刑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范江維;在我國引進終身監(jiān)禁的法律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閆軍令;毒品犯罪死刑適用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黃淑靜;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野下的我國刑罰制度改革[D];河南大學;2011年
9 馬東麗;我國死刑適用中的人權保障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10 王慧;論死刑案件的量刑程序[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戶田信久;康樹華;;外國死刑制度現(xiàn)狀[J];國外法學;1984年01期
2 李貴方;;美國實行死刑資格陪審制[J];國外法學;1986年06期
3 徐宏;;亞洲[J];法制資訊;2009年01期
4 馬克昌;;廢除死刑的國家[J];法學雜志;1993年01期
5 楊濤;;比判死刑更重要的[J];政府法制;2007年13期
6 高偉;;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殘酷和異常的刑罰”之含義[J];法制與社會;2009年23期
7 陳麗萍;;死刑在法國[J];人民檢察;2007年03期
8 喻貴英;;歐洲死刑廢除的啟示[J];法學評論;2006年03期
9 長井圓,張弘;圍繞輿論與誤判的死刑存廢論[J];外國法譯評;1999年02期
10 楊正根;;美國對未成年人判處死刑概況[J];國外法學;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蘇力;;當代中國法治的基本制約和可能的格局[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特約撰稿郭光東;死刑:保留?廢除?[N];南方周末;2003年
2 韋洪乾;法學專家解讀鄭筱萸案[N];檢察日報;2007年
3 曾智湄;美國死刑制度不懼程序繁瑣[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4 張超;日本:執(zhí)行死刑不再暗箱操作[N];法制日報;2007年
5 陳雷;量刑承諾是死刑不引渡原則的變通[N];檢察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汪嘉波;廢除死刑是否符合俄羅斯國情[N];光明日報;2009年
7 黎宏;理念之爭與現(xiàn)實判斷[N];人民日報;2010年
8 陳靈海;法國廢除死刑為何經(jīng)歷29年[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本報駐馬尼拉記者 王傳軍;菲欲廢除死刑引發(fā)社會擔憂[N];光明日報;2006年
10 楊濤;該不該免王斌余一死?[N];檢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蔣冬梅;殺人者死的中國傳統(tǒng)觀念及其實踐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勝華;烏茲別克斯坦廢除死刑政策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2 楊穎;英國死刑廢止進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3 陳昊天;死刑存廢與民意之間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曉建;伊麗莎白·弗萊與英國監(jiān)獄制度改革[D];山東大學;2008年
5 任炎鋒;論聯(lián)邦主義對美國死刑的影響[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呂繼雷;論我國當代法律的民族性[D];山東大學;2010年
7 周振新;居正法律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3523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35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