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特質(zhì):禮法合流
[Abstract]:"Rite" and "law" have their own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two gradually merge and eventually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fter experiencing the initial stage,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mature stage. The process of family law institutionaliz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etiquette and law.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周少元,汪漢卿;《春秋決獄》佚文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蔣冬梅;黃川倪;;論“春秋決獄”對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影響[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史廣全;春秋決獄對禮法融合的促動[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7期
4 宮源海;;主體性文化與社會主義道德誠信[J];理論學刊;2013年12期
5 丁鼎;;“禮”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式[J];齊魯學刊;2007年04期
6 李玉福;論中國古代禮刑互動關系[J];法學論壇;2004年04期
7 張晉藩;論禮[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8年03期
8 邵方;儒家思想與禮制——兼議中國古代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禮法結(jié)合[J];中國法學;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蔣志如;;中國法學學術研究的“50歲現(xiàn)象”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顧元;體制與道德的背反——中國傳統(tǒng)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蔣冬梅;;略論中國古代法律的基本性質(zhì)——兼談中國古代無民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陳慧慧;;中國古代西南農(nóng)耕經(jīng)濟與西北游牧經(jīng)濟比較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陳希紅;;簡評駱自強主編之《傳統(tǒng)文化導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8 程仁保;劉濤;;錢穆的民族文化史觀淺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鄭淑婷;;錢穆的中西文化差異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洪禮維;趙光軍;;孝倫理與封建中國生產(chǎn)方式的關系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琪;;公路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探析[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黃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現(xiàn)代影響[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郝建臻;;干部作風建設的法理學解讀[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余子龍;;編輯的文化尋根[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5 于建設;;紅山文化十講[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郭武;黨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環(huán)境習慣法重生的三個基點[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焦艷鵬;戚道孟;;論核心生態(tài)法益及其刑事保護[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8 趙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馬東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業(yè)文化特征及其建構(gòu)[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張梅;;儒道互補與中國文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李勛;中國法治變革下的價值觀沖突[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郭露璐;論我國的人民調(diào)解制度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chǎn)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t,
本文編號:22391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23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