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最高法院的經(jīng)濟權能
本文選題:自由放任 + 最高法院。 參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摘要】:美國內(nèi)戰(zhàn)結束之后,迎來了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史上的自由放任主義時期,也是美國經(jīng)濟崛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美國聯(lián)邦政府中的行政與立法部門都強調對經(jīng)濟實行不干預政策,放任企業(yè)自行發(fā)展。然而,市場經(jīng)濟的客觀法則要求其運行必須規(guī)則有序。因此,美國最高法院開始逐步發(fā)揮積極和重大的作用,通過若干案例判決和司法解釋,彌補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行政和立法分支經(jīng)濟管理職能的缺失,促進了美國國內(nèi)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和對私人產(chǎn)權制度的嚴格保護,從而有效保護和促進個人創(chuàng)造性能量的釋放,為美國經(jīng)濟在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前期迅速增長創(chuàng)造了極為良好的環(huán)境。但是,最高法院的判例過于強調私人產(chǎn)權的保護,忽視了對公共利益的關注,也造成了社會成本巨大的后果。
[Abstract]: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t ushered in the laissez-faire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was also the key period of American economic rise. During this period, both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branch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emphasized the policy of non-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and allowe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mselves. However, the objective law of market economy requires its operation must be orderly. Ther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gradually began to play an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 by making up for the lack of economic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branches of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through a number of case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I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marke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trict protection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thereby effectively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the release of individual creative energy. Created a very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American economy from the late 19 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However, the Supreme Court's jurisprudence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neglects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results in huge social costs.
【作者單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美國崛起之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1865—1945”(項目編號:11YJAZH11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7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兆柱;許占魯;;我國行政補償程序的現(xiàn)狀及其完善[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陳彤;;管制抑或競爭:選擇權應該交給誰?——探析“州政府行為豁免原則”背后的問題意識[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4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萬志鵬;;沒收財產(chǎn)刑廢止論——從歷史考察到現(xiàn)實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黃子耘;;從法律視角看農(nóng)村土地的流轉[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7 林琳;;法律價值的沖突與選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8 王中華;;論美國律師政治參與的歷史演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劉兵;;房屋拆遷中私權利的保護[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楊磊,黃家鎮(zhèn),魏俊兵;芻議公司民主與財產(chǎn)權的保護——回顧鄭百文重組案的若干啟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穹;;論司法語境下的新聞媒體監(jiān)督權[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和育東;;專利漁翁現(xiàn)象引發(fā)的思考[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牛可;;早期冷戰(zhàn)中美國的國家建設[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萬立;楊海燕;;城市房屋征收法律程序比較研究——兼論《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之完善[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劉燦;;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權正義[A];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研究集萃——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1次會議論文(2007)[C];2007年
6 曾堅;;論信賴保護原則下“公共利益”的界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楊淑鴻;馬慧;;淺議美國違憲審查制度確立的意義和影響[A];2007經(jīng)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陜西論文集[C];2007年
8 滕世華;;誰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種學理性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石佑啟;;私有財產(chǎn)權公法保護之路徑選擇與制度設計[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胡建淼;邢益精;;關于“公共利益”之探究[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郭延軍;發(fā)展中的美國女性就業(yè)權平等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利平;中國公務員規(guī)模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周國興;尋求現(xiàn)實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寶君;非強制行政行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尉龍;量刑建議權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畢波;論行政調查[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俞燁;功能主義視角下行政裁量基準的效力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浩;行政執(zhí)法中的正當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柯振興;勞動合同法的雙倍工資賠償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衛(wèi)玲;我國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李寶東;試論我國憲政文化建設的途徑[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8 趙國良;我國公眾參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立法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9 劉曉君;我國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梅林竹;我國城市房屋拆遷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曉進;;近三十年來中國學者對美國最高法院的研究與認識[J];美國研究;2008年04期
2 馬輝;;美國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簡介[J];知識產(chǎn)權;2010年03期
3 李麗娜;;為更廣泛的專利主題打開大門——美國最高法院對Bilski案作出終審判決[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0年08期
4 羅冠男;;新政時期的美國最高法院——從案例的角度看最高法院在新政期的轉變[J];法制與社會;2007年06期
5 ;美國最高法院通過一項關于專家證言的新規(guī)則[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2年23期
6 任東來;;《在憲政的舞臺上:美國最高法院的歷史軌跡》的前言后語[J];書屋;2006年06期
7 胡明督;哈紅光;;從美國最高法院判例看美國黑人的平權之路[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8 王遷;P2P軟件提供者的幫助侵權責任——美國最高法院Grokster案判決評析[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05年09期
9 吳宗憲;;論美國犯人的法律權利[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06期
10 郎貴梅;;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判例匯編制度及其啟示[J];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莫修;;Festo公司訴SKK有限公司案——美國最高法院關于等同侵權的最新判例[A];專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2 楊志敏;;美國法院對專利權利要求的等同解釋:理論與方法[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尹新天;;美國專利政策的新近發(fā)展及對我國知識產(chǎn)權制度的有關思考[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4 何越峰;;美國計算機程序專利保護的歷史演進[A];專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5 劉立平;;等同原則與“等同侵權五要件”——從日本最高法院1998年2月24日“環(huán)形滑動滾珠花鍵軸承”三審判案談起[A];專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6 陳健;;防止專利權濫用法律機制之理論思考——以美國專利濫用理論的發(fā)展演變?yōu)橐暯荹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7 馬浩;;美國專利實踐中的等同原則[A];專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8 閆文軍;;美國專利濫用原則評介[A];專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閆文軍;;從有關美國判例看專利產(chǎn)品“修理”與“再造”的區(qū)分[A];專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10 方慧聰;;KSR案與美國專利審查指南的最新修改[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曙;美最高法院將受理拉登司機的上訴[N];法制日報;2006年
2 馬震;美最高法同意審禁槍案,近70年來頭一回[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3 徐超;美最高法判布什干預司法令違憲[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任曉玲 謝靜;美最高法院將舉行軟件專利和開源聽證[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6年
5 康p樁,
本文編號:17793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77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