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環(huán)境法哲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 自然資源環(huán)境 法律 法哲學 出處:《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然資源環(huán)境法內涵著豐富、深刻而獨特的法哲學,其法哲學改變了人們對于法律的固有認識,也對一些傳統(tǒng)法律部門提出了挑戰(zhàn),促使人們對傳統(tǒng)法律價值、法律思維、法律理論乃至法律制度進行深刻變革和重大創(chuàng)新,如法律關系理論、法律主體理論與制度、法律客體理論與制度、法律權利理論與制度、法律責任理論與制度等的深刻變革和重大創(chuàng)新。
[Abstract]: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law connotation rich, profound and unique philosophy of law, the law philosophy changed to legal inherent knowledge, as well a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legal departments, spurred on the traditional legal value, legal thinking, profound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legal theory and legal system, such as legal relation theory. The legal theory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legal system, the theory and system of legal rights, theory and system, profound changes in legal liability theory and institutions and major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法政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門法學理論研究”(JJD820013)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付翠英;;人格·權利能力·民事主體辨思——我國民法典的選擇[J];法學;2006年08期
2 馬駿駒;;從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權法律關系客體之界定[J];河北法學;2006年10期
3 蔡守秋;;從對《德國民法典》第90a條的理解展開環(huán)境資源法學與民法學的對話[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3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jīng)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王英;李曉樂;;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學研究范式特點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劉孝廣;以勞動價值為指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魏小娜;;美育對教學論理論建構的啟迪[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丁云亮;;馬克思主義與文藝社會學的重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8 劉彥;;本杰明·富蘭克林的經(jīng)濟思想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柴融偉;;晚清對外貿易商習慣探微[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10 周清林;;中國語境中的“權利能力”[J];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2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立國;東北滑雪產(chǎn)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佳;中國制造業(yè)產(chǎn)業(yè)升級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劉博;脫貧經(jīng)濟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付瓊;中國經(jīng)濟崛起中的人民幣匯率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潔;公司經(jīng)營范圍的法律屬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昱;政策對象對于地方政府政策執(zhí)行力影響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丁玲;環(huán)境人權:倫理學維度的審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戴軼;以“尊重”為價值取向的課堂文化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雯;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寒凝;教師眼中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小倩;社會轉型期公民道德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8 馬愛花;株洲蘆淞商業(yè)區(qū)環(huán)境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孫琦;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繆赤彤;網(wǎng)絡交往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永軍;論權利能力的本質[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馬俊駒;;從身份人格到倫理人格——論個人法律人格基礎的歷史演變[J];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3 麻昌華,李明,劉引玲;論民法中的客體利益[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4 崔建遠;水權與民法理論及物權法典的制定[J];法學研究;2002年03期
5 尹田;論法人人格權[J];法學研究;2004年04期
6 高健;試論民事法律關系的抽象客體[J];政法論叢;2003年02期
7 馬俊駒,梅夏英;我國未來民法典中設置財產(chǎn)權總則編的理由和基本構想[J];中國法學;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霞;;論自然法對民法的影響[J];學習與探索;2008年04期
2 趙希霞;;生態(tài)文明之下法哲學的生態(tài)化轉向[J];法制與社會;2009年09期
3 魏德伯恩;張銳;;斯通:《法律制度與法學家的推理》[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66年02期
4 程乃勝;;何謂法理學——讀龐德的《法理學》(第1卷)[J];河北法學;2006年12期
5 李步云;;關于法哲學的幾個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02期
6 胡媛;;法哲學的盛宴——評《洞穴奇案》[J];人民司法;2010年04期
7 邵銀;;法的形而上價值論析[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朱祥海;;國家主義法哲學:蘇聯(lián)法律理論的本體[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10 王澤紅;馬克思法哲學的理論基石[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忠軍;;征信法律制度中的政府角色[A];城市經(jīng)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jīng)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魏峰;;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制度的社會學思考[A];鄧小平理論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全國鄧小平理論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8年
3 孫國華;;和諧社會呼喚“和”的法哲學[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4 孫育瑋;;中國法理學前進中的問題與對策[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5 孫國強;;序[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6 謝瑞平;;法律制度的行為效率研究[A];2007年全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潘偉杰;;習俗與法治: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的限度[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8 高清;;綠色制造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新[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9 劉進田;鄧武紅;;論馬克思哲學的法哲學特質[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吳宗金;彭謙;董士靖;;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及其實踐的初步研究[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北大學法學院 劉雁冰 吳小鵬;清代新疆法律制度述略[N];光明日報;2010年
2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 郭守仁;美國政府的宗教團體管理現(xiàn)狀與法律制度基礎[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羽揚;法律制度背后的支撐[N];檢察日報;2000年
4 童之偉;法治不同于法制[N];貴陽日報;2009年
5 海通證券研究所 金曉斌 劉和平;認股權法律制度研究[N];中國證券報;2000年
6 張博;美國兒童保護法律[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7 劉定華;商業(yè)銀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價值分析[N];光明日報;2002年
8 雷秦平;以“廣信”事件談我國對外擔保法律制度[N];國際經(jīng)貿消息;2000年
9 孫國華;和諧社會呼喚新的法哲學[N];北京日報;2005年
10 記者 白龍;第二十四屆國際法哲學與社會哲學大會在京召開[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益剛;民國社會救濟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2 趙旭;法律制度與唐宋社會秩序[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朱祥海;國家主義法哲學[D];吉林大學;2008年
4 夏揚;上海道契:法制變遷的另一種表現(xiàn)[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政策法律促進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魏治勛;禁止性法規(guī)范的概念[D];山東大學;2007年
7 孟慶瑜;分配關系的法律調整[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8 張守夫;哲學視域中法的語言和思維層次[D];吉林大學;2006年
9 周向陽;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車騏;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2 曲景;民工問題與法律制度的轉型[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3 劉威;中國反性騷擾法律制度建構的后現(xiàn)代向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黃羽茜;美國信用消費保護法律體系的歷史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沙榮珍;周代宗法制度下的法律制度[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何川;美國輔助技術法律研究及對我國立法的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7 楊素云;法律制度有效性條件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萬金波;美國場外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廈門大學;2006年
9 尹長松;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觀[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唐榕;論法律維度下的個體自由[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063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06390.html